社会质量:欧洲议题与中国走向

被引:6
作者
徐延辉 [1 ]
龚紫钰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关键词
社会质量; 社会建设; 社会发展; 本土化;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8.07.011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社会质量理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从最初直接关注欧盟事务转向可持续发展等更具全球性的议题。虽然社会质量理论具有理论体系完整、经验研究和政策研究并重等优势,但是将一个起源于欧洲的社会发展理论运用于中国社会建设研究,在指标调适、本土化创新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质量理论的效力,在学术研究层面可以将生长于中国的本土社会质量理论与发端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对接;在实践层面,可以将社会质量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和统计年鉴,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社会质量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1] 中国社会质量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崔岩, 2017
  • [12] 社会质量[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范德蒙森, 2015
  • [13] “后世博”与上海发展[M].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吴有训, 2011
  • [14]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彭华民等, 2009
  • [15] 社会政策评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团, 2007
  • [16] Social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2 Walker,A,Maesen,L. ESPA-NET Conference . 2003
  • [17] 论社会质量
    吴忠民
    [J]. 社会学研究, 1990, (04) : 12 - 21
  • [18] 中国:社会质量与新政治秩序
    王沪宁
    [J]. 社会科学, 1989, (06) : 20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