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丛生竹愈伤组织诱导与防褐变技术研究

被引:16
作者
顾小平
苏梦云
岳晋军
吴晓丽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丛生竹; 愈伤组织; 褐变控制;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6.01.015
中图分类号
S795 [竹];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利用小佛肚竹、凤尾竹和孝顺竹幼竹的茎尖和带节茎段研究了愈伤组织诱导和控制褐变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生长调节剂(2,4-D、KT、IBA)的组合中,以2,4-D(2-3 mg·L-1)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大部分外植体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生长良好;2,4-D 2 mg·L-1+KTO.5 mg·L-1能使部分茎段诱导出愈伤组织,而茎尖诱导的愈伤组织水渍化,易褐变;KT 4 mg·L-1能使个别茎段有愈伤组织产生,但易褐化;KT 4 mg·L-1+IBA 0.5 mg·L-1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生长缓慢。添加抗氧化剂控制愈伤组织褐变的效果要优于吸附剂,其防褐化能力:抗坏血酸(5 mg·L-1)>半胱氨酸(100 mg·L-1)>PVP(1 g·L-1)>活性炭(1 g·L-1)。在培养基中加入抗坏血酸(5 mg·L-1),使小佛肚竹、凤尾竹、孝顺竹的茎尖和茎段的褐变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1.3%、43.3%、 36.8%和62.7%、42.7%、30.8%。外植体在无菌水或半胱氨酸(100 mg·L-1)溶液中浸泡2-4 h也有利于控制褐化。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对控制褐化也有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乐东拟单性木兰茎段愈伤组织诱导与褐变控制的研究 [J].
苏梦云 ;
姜景民 .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06) :757-762
[2]   丛生竹的组培快繁技术 [J].
张光楚 ;
王裕霞 ;
谭源杰 ;
李兴伟 .
竹子研究汇刊, 2004, (01) :13-20
[3]   龙竹的组织培养 [J].
杨本鹏 ;
昝丽梅 .
热带作物学报, 2003, (03) :82-87
[4]   马来西亚甜龙竹的组织培养繁殖试验 [J].
龚力波 ;
郑思乡 ;
肖龙骞 ;
李枝林 .
云南林业科技, 2003, (01) :5-7
[5]   杂交鹅掌楸的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J].
陈金慧 ;
施季森 ;
诸葛强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2, (05) :459-459
[6]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问题 [J].
高国训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9, (06) :501-506
[7]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 [J].
姚洪军 ;
罗晓芳 ;
田砚亭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3) :81-87
[8]   当前竹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J].
吴益民 .
竹子研究汇刊, 1999, (01) :32-37
[9]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谭文澄,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