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滨藜的解剖结构及C4光合特征

被引:10
作者
王玉魁 [1 ]
闫艳霞 [1 ]
慈龙骏 [2 ]
王保平 [1 ]
崔令军 [3 ]
杨超伟 [1 ]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泡桐研究开发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3]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滨藜; 解剖结构; C4植物; 光合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3.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对从北美洲引进的7种滨藜3年生叶片的解剖结构观察、δ13C值测定及光合特征分析表明:7种滨藜均具有花环结构,其叶肉细胞呈栅栏状,与维管束鞘细胞相连;在干旱沙漠环境(甘肃民勤)和相对湿润条件下(河南原阳)生长,δ13C值均在-13‰~-16‰之间;植物生长季节,7种滨藜的光饱和点为1603~218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495~0.0718molCO2.mol-1photons。证明引进的7种滨藜均为C4植物,其光合作用途径没有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6+115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植物水分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J].
孙双峰 ;
黄建辉 ;
林光辉 ;
赵威 ;
韩兴国 .
生态学报, 2005, (09) :2362-2371
[2]   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的花环结构及C光合特征 [J].
苏培玺 ;
安黎哲 ;
马瑞君 ;
刘新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1) :1-7
[3]   C3与C4植物的环境调控 [J].
牛书丽 ;
蒋高明 ;
李永庚 .
生态学报, 2004, (02) :308-314
[4]   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 [J].
陈拓 ;
杨梅学 ;
冯虎元 ;
徐世健 ;
强维亚 ;
何元庆 ;
安黎哲 .
冰川冻土, 2003, (01) :83-87
[5]   征服沙尘暴的神奇植物——美国滨藜 [J].
李梅 .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2, (04) :4-4
[6]   抗旱耐盐四翅滨藜 [J].
刘英 .
植物杂志, 2002, (04) :27-27
[7]   C4植物的出现与全球环境变化 [J].
韩家懋 ;
王国安 ;
刘东生 .
地学前缘, 2002, (01) :233-243
[8]  
植物生理生态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澳)HansLambers, 2005
[9]  
植物生理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蒋高明主编, 2004
[10]  
植物生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潘瑞炽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