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季晚稻武运粳7号超高产的群体结构

被引:13
作者
吴昊
李刚华
王强盛
袁奇
郑永美
王惠芝
丁艳锋
王绍华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信息农业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单季晚粳稻; 超高产; 群体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结构,以提高超高产的重演率,本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和肥料处理,使小区产量产生9.00~12.00 t.hm-2的变异,研究了单季晚粳稻武运粳7号不同产量水平的群体结构。结果表明,颖花量大、高效叶面积大、高粒叶比以及高生物产量,尤其是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的明显优势是超高产群体的最显著特征。与高、中产群体相比,12.00 t.hm-2超高产群体的指标主要为:穗数300~315万穗.hm-2,成穗率大于65%,颖花量47625万朵.hm-2左右,每穗实粒数131粒左右,最大适宜叶面积指数7.2左右,灌浆结实期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平均每天小于等于0.062,高效叶面积占有效叶面积比大于等于61.9%,粒叶比值大于等于0.66粒.cm-2,灌浆结实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9.00 t.hm-2,占产量的75%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水稻源库关系评价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王丰 ;
张国平 ;
白朴 .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06) :556-560
[2]   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大面积示范单产12.8t/hm2的栽培技术 [J].
金寿林 ;
唐玉芳 ;
孙正虎 ;
周红英 ;
黄大军 ;
谭学林 .
杂交水稻, 2005, (03) :45-46
[3]   粳稻新老品种株型性状比较 [J].
万志兵洪德林程海涛郭玉华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1-5
[4]   水稻源库关系研究动态 [J].
周文新 ;
雷驰 ;
屠乃美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389-393
[5]   杂交粳稻超高产群体干物质生产及养分吸收利用特点 [J].
陈进红 ;
郭恒德 ;
毛国娟 ;
陶稚彪 ;
张国平 ;
赵伟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1, (04) :32-36
[6]   杂交中稻群体数量与质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J].
蒋之埙 ;
黄仲青 ;
李奕松 ;
罗志祥 ;
施伏芝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3) :52-55
[7]  
Leaf contents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position in a rice leaf sheath during sink–source transition[J] . Ken Ishimaru,Makoto Kosone,Haruto Sasaki,Takayuki Kashiwagi.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04 (11)
[8]  
Comparison of high-yield rice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J] . Jifeng Ying,Shaobing Peng,Qingrui He,Hong Yang,Chongdang Yang,Romeo M Visperas,Kenneth G Cassman.Field Crops Research . 1998 (1)
[9]  
超高产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研究 .2 杨惠杰,李义珍,杨仁崔,等. 中国水稻科学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