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

被引:28
作者
徐兆文 [1 ]
陆现彩 [1 ]
高庚 [1 ]
方长泉 [1 ]
王云健 [1 ]
杨小男 [1 ]
蒋少涌 [1 ]
陈帮国 [2 ]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物质来源; 成矿机制; 层状铜矿; 铜陵地区;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1.007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2 ;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新疆北部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年代学.[M].李华芹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2]  
安徽沿江地区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M].唐永成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
[3]  
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M].翟裕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4]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J].
曾普胜 ;
裴荣富 ;
侯增谦 ;
蒙义峰 ;
杨竹森 ;
田世洪 ;
徐文艺 ;
王训诚 .
地质学报, 2005, (01) :106-113
[5]   黄铁矿—CuCl2盐溶液反应地球化学模拟实验及表面矿物学研究 [J].
华明 ;
徐兆文 ;
饶冰 ;
陆现彩 ;
黄顺生 ;
朱士鹏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279-286
[6]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两阶段成矿模式 [J].
陆建军 ;
华仁民 ;
徐兆文 ;
高剑峰 ;
李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4) :678-690
[7]   山东幔源岩浆岩的碳-氧和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建明 ;
张宏福 ;
孙景贵 ;
叶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21-930
[8]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J].
黄顺生 ;
徐兆文 ;
倪培 .
地质找矿论丛, 2003, (01) :34-38
[9]   长江中、下游燕山期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流体 [J].
顾连兴 ;
陈培荣 ;
倪培 ;
徐兆文 ;
肖新建 ;
邱检生 ;
张遵忠 ;
张光辉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92-407
[10]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床流体多次沸腾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J].
肖新建 ;
顾连兴 ;
倪培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19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