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两阶段成矿模式

被引:30
作者
陆建军
华仁民
徐兆文
高剑峰
李娟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3] 南京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成矿模式; 冬瓜山铜金矿床; 安徽;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3.04.019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冬瓜山铜金矿床包括层状硫化物矿体、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层状硫化物矿体具层状形态和层控特征,矿石具块状、层纹状和揉皱状构造。燕山期岩浆岩及其岩浆流体对层状矿体进行了叠加和改造,改变了其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和矿石成分,并在其上叠加蚀变和矿化。层状矿体中的铜是由含铜流体交代块状硫化物矿石形成的。冬瓜山铜金矿床经历了两次成矿作用:第一成矿阶段,在石炭纪中期,海底喷流作用形成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矿石成分以疏、铁矿为主;第二成矿阶段,燕山期岩浆侵入,一方面岩浆热液与围岩相互作用发生矽卡岩化、硅化、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形成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另一方面岩浆流体对块状硫化物矿体进行叠加改造,致使块状硫化物矿体富集铜等成矿物质。
引用
收藏
页码:678 / 69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安徽铜陵地块沉积—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 [J].
曾普胜 ;
裴荣富 ;
侯增谦 ;
蒙义峰 ;
杨竹森 ;
王训诚 ;
田世洪 ;
徐文艺 ;
姜章平 .
矿床地质, 2002, 21(S1) (S1) :532-535
[2]  
Two series of copper-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rea (MLYRA) and the hydrogen, oxygen, sulfur and lead isotopes of their ore-forming hydrothermal systems[J]. 周涛发,袁峰,岳书仓,赵勇.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0(S1)
[3]   铜陵东狮子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机理研究 [J].
凌其聪 ;
程惠兰 ;
陈邦国 .
矿床地质, 1998, (02) :3-5
[4]   铜陵地区石炭系铁铜矿床的矿石组构组分特征 [J].
温春齐,黄华盛,刘兆廉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6, (02) :7-15
[5]   论长江中下游地区含铜黄铁矿型矿床成因 [J].
王文斌 ;
李文达 ;
董平 ;
谢华光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4, (02) :25-34
[6]   铜陵狮子山矿田多位一体(多层楼)模式 [J].
黄许陈 ;
储国正 .
矿床地质, 1993, (03) :221-230+252
[7]   铜陵地区矿床类型、成矿系列与成矿特征 [J].
黄许陈 ;
储国正 .
安徽地质, 1992, (04) :53-61
[8]   论扬子型铜矿床及其成因 [J].
李文达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9, (02) :1-14
[9]   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带的构造发展与成矿作用 [J].
顾连兴 ;
徐克勤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4) :243-251
[10]   论长江中、下游中石炭世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 [J].
顾连兴 ;
徐克勤 .
地质学报, 1986, (02) :176-18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