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真的能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吗?——基于28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被引:12
作者
孙立会
胡琳琳
机构
[1]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儿童编程; 个体发展; 元分析; 效应量;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21.11.002
中图分类号
G633.67 [计算机];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编程作为儿童面向未来、适应未来并改造未来的基本素养,不断得到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但其究竟到底有多少教育价值,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及准实验研究,但研究结果却不尽相同。"编程能否真正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这一问题仍处在左右摇摆的学术争议之中。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外28项编程影响儿童个体发展的实验与准实验研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纳入研究的合并效应量为0.6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表明编程可以积极正向地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2)具体来看,编程能够显著地积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行为发展以及情感发展;(3)与小学及学前相比,编程在中学阶段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效果更突出;(4)与中期和长期编程活动相比,短期编程活动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5)编程教育在小规模样本中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效果相较于中、大规模样本更大;(6)不同编程形式的作用效果不同,其中不插电编程对儿童个体发展的作用更为显著。期望上述研究发现能为我国未来儿童编程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1]   教育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 [J].
安德烈亚斯·施莱希尔 ;
宋晓凤 ;
陈钰童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05) :1-21
[2]   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能提升学习效果吗?——基于教学设计视角的38项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 [J].
王雪 ;
徐文文 ;
高泽红 ;
王志军 .
远程教育杂志, 2019, 37 (06) :61-71
[3]   翻转课堂真的能提升学习成绩吗?——基于38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J].
王翠如 ;
胡永斌 .
开放教育研究, 2018, 24 (04) :72-80
[4]   电子书包的学习作用发生了吗?——基于国内外39篇论文的元分析 [J].
顾小清 ;
胡梦华 .
电化教育研究, 2018, 39 (05) :19-25
[5]   元分析方法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J].
陈鹤阳 ;
朝乐门 .
情报资料工作, 2015, (06) :46-50
[6]   元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J].
孔博丹 ;
许惠芳 ;
孔博鉴 .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 (01) :19-22+25
[7]  
儿童编程学习体验研究[D]. 石晋阳.南京师范大学. 2018
[8]  
发表偏倚的原因、后果与预防研究[A]. 杨扬,沈志超,靳纯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 2003
[9]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瑞士) 皮亚杰, 1981
[10]  
Coding as a playground: Promoting posi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in childhood classrooms[J] . Marina U. Bers,Carina González-González,Ma Belén Armas–Torres.Computers & Education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