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3年开始以几种不同遮光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探性的研究,得到如下初步结果。 1.茶树对光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尤其是幼苗时期可塑性更大,它接近于野生的类型,即使在很弱的光线下仍能生存,但在强度遮光的条件下,生长甚弱,不能获得正常的健壮植株。而在中度遮光的条件下培植茶苗,则比不遮光为优,出土后的成活率可达100%,且能获得充分发育、生长健壮的茶苗,茶苗的干物产量可比不遮光增加14.63%。 2.茶树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很容易受光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不遮光的茶苗,形态上表现为节间短小,植株低矮,叶肉有二层较厚的栅栏组织;中度遮光的叶大色绿,栅栏组织多为一层,海棉组织显得特别发达;强度遮光的节间细长,叶子色黄,栅栏组织海棉组织分化不清。 3.茶树中的各种儿茶素能在强度遮光的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儿茶素形成的总量及组成比例有不同的影响,其中简单儿茶素组成含量变化较大,酯型的儿茶素变化较小。遮光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有所降低,酯型儿茶素的组成比例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4.生产上以何种遮光强度指标最为适当?遮光后简单儿茶素为何减少较大?目前尚不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