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6种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27
作者
许红梅
高琼
黄永梅
贾海坤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现工作单位: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保卫细胞; 碳同化; 光呼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6种不同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野外观测。测定了 2 0 0 2年生长季早、中、晚期植物叶片的光合、蒸腾速率及相应的微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 ,采用机理性生理生态学模型对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区 6种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净光合速率模型和气孔导度模型分别能够解释 5 7%~ 79%和 4 0 %~ 5 9%生长季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拟合得到的参数计算了典型 7月份天气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模拟的结果表明 :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L .subsp .sinensisRousi)的生物化学光合能力最强 ,茵陈蒿 (Artemisiacapillaris)的光呼吸速率最低 ,这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它植物种。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铁杆蒿 (Artemisiagmelinii)、茵陈蒿和沙棘在午后出现的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减小引起的 ,而苹果 (Maluspumila)和柠条 (Caraganakorshinskii)午后净光合速率的降低与叶肉细胞酶的活性降低有关。这些结论为未来的实验室测定提供了野外观测佐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脆弱生态带典型区域几种锦鸡儿属优势灌木的光合特征 [J].
周海燕 ;
张景光 ;
龙利群 ;
赵亮 .
中国沙漠, 2001, (03) :13-17
[2]   沙坡头主要建群植物油蒿和柠条的气体交换特征研究 [J].
张利平 ;
王新平 ;
刘立超 ;
黄子琛 ;
刘新民 .
生态学报, 1998, (02) :23-27
[3]   不同环境条件下沙生植物的CO2气体交换研究 [J].
冯金朝 ;
张承烈 ;
黄子琛 ;
梁厚果 .
西北植物学报, 1997, (02) :135-141
[4]  
ESTIMATING THE SOIL MOISTURE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 FROM TEXTURE, BULK DENSITY, AND CARBON CONTENT[J] . H. VEREECKEN,J. MAES,J. FEYEN,P. DARIUS.Soil Science . 1989 (6)
[5]   A BIOCHEMICAL-MODEL OF PHOTOSYNTHETIC CO2 ASSIMILATION IN LEAVES OF C-3 SPECIES [J].
FARQUHAR, GD ;
CAEMMERER, SV ;
BERRY, JA .
PLANTA, 1980, 149 (01) :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