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CH4排放特征

被引:6
作者
王玉英 [1 ]
朱波 [1 ]
胡春胜 [2 ]
王艳强 [1 ]
马秀梅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3] 西南农业大学
关键词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 CH4排放; 静态箱法;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7.04.04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水稻(Oryza Sativa Linnaeu)强化栽培体系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单谷型;齐穗期的CH4排放速率明显高于成熟期;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在温度偏低的7:00—9:00。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存在2个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生长最为旺盛的拔节孕穗期和收获前期。地下5cm温度和气温是影响CH4排放的重要因素。常规栽培、强化覆膜及强化无膜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92.332,283.533和208.422kg·hm-2,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CH4排放总量减少了3.0%~28.7%,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271 / 12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浙西地区水稻强化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J].
卢王印 ;
张根贤 ;
李水标 ;
严文潮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7) :247-250
[2]   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植株的某些生理特性研究 [J].
陆秀明 ;
黄庆 ;
刘怀珍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2) :5-7
[3]   水稻强化栽培增产机理及其关键技术 [J].
林华 ;
吴春赞 ;
陈爱柳 ;
丁育云 ;
廖传双 .
杂交水稻, 2006, (01) :42-44
[4]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措施的增产效应研究 [J].
李经勇 ;
余官平 ;
唐永群 ;
文明 ;
卢瑶 ;
王光明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804-808
[5]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J].
李晶 ;
王明星 ;
王跃思 ;
黄耀 ;
郑循华 ;
徐新 .
大气科学, 2003, (04) :740-749
[6]   川中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 [J].
朱波 ;
高美荣 ;
刘刚才 ;
罗贵生 ;
张先婉 .
山地学报, 2003, (01) :56-62
[7]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初报 [J].
马均 ;
陶诗顺 ;
田彦华 ;
魏万蓉 .
杂交水稻, 2002, (05) :44-46
[8]   我国杭州地区秋季稻田的甲烷排放 [J].
戴爱国 ;
王明星 ;
沈壬兴 ;
H.Schütz ;
W.Seiler ;
H.Rennenberg ;
吴海宝 .
大气科学, 1991, (01) :102-110
[9]  
The intensive rice cultivation system in Madagascar. De Laulanie H. Tropicultura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