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地样带地上生物量变化

被引:5
作者
艳燕 [1 ,2 ]
胡云锋 [1 ]
刘越 [1 ,3 ]
毕立格吉夫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草地样带; 地上生物量; 土地利用; 内蒙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草地植被群落学调查方法,对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典型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变化进行了测量、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1)内蒙古东北―西南草地样带上草地背景点地上生物量在50~80g.m-2;自东向西,随着区域植被类型由温性草甸草原向温性典型草原和温性荒漠草原演变,背景点草地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2)受草地开垦、耕地撂荒、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包含全部物种的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土地利用强度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但是,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以及可食牧草比率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加而逐步减少。3)在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评估中,单纯应用草地地上生物量指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指标以及可食牧草比率指标在应用中更有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97 / 15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植被指数在典型草原生物量遥感估测应用中的问题探讨 [J].
张艳楠 ;
牛建明 ;
张庆 ;
杨艳 ;
董建军 .
草业学报, 2012, 21 (01) :229-238
[2]   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 [J].
方金 ;
黄晓东 ;
王玮 ;
于惠 ;
马琳雅 ;
梁天刚 .
草业科学, 2011, (07) :1345-1351
[3]   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 [J].
崔夺 ;
李玉霖 ;
王新源 ;
赵学勇 ;
张铜会 .
中国沙漠, 2011, 31 (04) :868-872
[4]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5]   典型草地地上现存生物量资产动态 [J].
李士美 ;
谢高地 ;
张彩霞 .
草业学报, 2009, 18 (04) :1-8
[6]   蒙古高原NDVI的空间格局及分异(英文) [J].
张雪艳 ;
胡云锋 ;
庄大方 ;
齐永清 ;
马欣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9, 19 (04) :403-415
[7]   青海湖地区天然草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对牧草生物量的影响 [J].
魏永林 ;
马晓虹 ;
宋理明 .
草业科学, 2009, 26 (05) :76-80
[8]   牦牛放牧强度对金露梅灌丛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J].
刘发央 ;
徐长林 ;
龙瑞军 .
草地学报, 2008, (06) :613-618
[9]   锡林郭勒盟草地MODIS—NDVI植被指数和估产牧草产量季节变化特征——以2005年4-9月的变化为例 [J].
张连义 ;
王刚 ;
宝路如 ;
尔敦扎玛 ;
镡建国 ;
郭志忠 .
草业科学, 2008, (03) :6-11
[10]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 [J].
李凯辉 ;
胡玉昆 ;
王鑫 ;
范永刚 ;
吾买尔吾守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09) :201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