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积成效应”

被引:10
作者
张世轩 [1 ]
封国林 [2 ]
赵俊虎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暴雨; “积成效应”; 夏季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1960—2011年中国740站日降水观测数据,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切入点,提出暴雨"积成效应"这一概念,旨在将暴雨这一天气尺度强降水过程拓展为类似中长期天气尺度过程来考虑,研究它对季节尺度降水的贡献及影响.通过统计分析从持续时间(Ld)、控制面积(Ar)、降水贡献率(Qs)等三个角度建立暴雨"积成效应"概念及判定标准,并进一步结合上述指标建立暴雨"积成效应"强度指数.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积成效应"与夏季降水的时空对应关系,发现强度指数与同期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强弱指数年合成分布以及指数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类似于中国东部夏季雨带的分布形式;而利用EOF分解对暴雨"积成效应"空间范围分类,发现其与该地区夏季降水具有相似的4种空间型,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积成效应"造成的降水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夏季降水的多寡及空间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 [J].
封国林 ;
杨涵洧 ;
张世轩 ;
王阔 ;
沈柏竹 .
大气科学 , 2012, (05) :1009-1026
[2]   2011年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J].
沈柏竹 ;
张世轩 ;
杨涵洧 ;
王阔 ;
封国林 .
物理学报, 2012, 61 (10) :530-540
[3]   土壤湿度影响中国夏季气候的数值试验 [J].
张文君 ;
周天军 ;
智海 .
气象学报, 2012, 70 (01) :78-90
[4]   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 [J].
司东 ;
丁一汇 ;
柳艳菊 .
科学通报, 2010, 55 (01) :68-73
[5]   从流场分解角度改进Q矢量分析方法及其在暴雨动力识别中的应用 [J].
曹洁 ;
高守亭 ;
周玉淑 .
物理学报, 2008, (04) :2600-2606
[6]   基于幂律尾指数研究不同尺度系统对降水的影响 [J].
支蓉 ;
廉毅 ;
封国林 .
物理学报, 2007, (03) :1837-1842
[7]   近40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J].
鲍名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6, (06) :1057-1067
[8]   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张顺利 .
大气科学, 2003, (06) :1018-1030
[9]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J].
高守亭 ;
赵思雄 ;
周晓平 ;
孙淑清 ;
陶诗言 .
大气科学, 2003, (04) :618-627
[10]   1999年夏季长江及以南地区洪涝的大尺度环流成因初探 [J].
张培群 ;
何敏 ;
许力 .
高原气象, 2002, (03) :24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