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流人工湿地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

被引:1
作者
李国婉 [1 ]
崔理华 [1 ]
宁建凤 [1 ,2 ]
黄柱坚 [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灭菌; 接种污水; 有机质分布;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6.08.19
中图分类号
X703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3种复合基质(沸石+泥炭+红壤、河砂+泥炭+红壤、蛭石+泥炭+红壤,体积比均为18∶1∶1)构建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人工合成污水,分析基质灭菌与接种污水等情况下,不同基质层w(OM)(OM为有机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复合基质初始w(OM)依次为1.011、6.654和15.896 g/kg,存在显著差异(P<0.01).复合基质2经灭菌后w(OM)下降26.77%,说明河砂微生物活性最高.基质灭菌和接种3%污水对湿地w(OM)分布的影响均比较显著(P<0.05),主要是改变了表层的w(OM).湿地运行45 d后,w(OM)沿基质深度增加明显,并且分布差异显著(P<0.01),OM主要分布于表层;其中复合基质3不灭菌+不接种污水湿地表层的w(OM)高达42.008 g/kg,运行90 d后增至44.228 g/kg,说明蛭石的吸附作用最强.吸附和微生物作用对复合基质3湿地表层OM积累的贡献大小表现为吸附作用>基质微生物作用>接种污水微生物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36 / 12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 [J].
王萌 ;
许新 ;
陈章和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19 (01) :113-118
[2]   混合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废水效果 [J].
朱文玲 ;
崔理华 ;
朱夕珍 ;
汤仲恩 ;
余志敏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S1) (S1) :44-48
[3]   滇池内湖滨带底泥的有机质分布规律 [J].
卢少勇 ;
金相灿 ;
张烨 ;
包裕尉 ;
黄国忠 ;
张义安 ;
司静 .
湿地科学, 2009, 7 (02) :135-141
[4]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蛭石缓冲单元及缓冲能力生物再生研究 [J].
黄忠良 ;
胡曰利 ;
吴晓芙 ;
董敏慧 ;
李建娜 ;
胡艳 ;
柯芝兰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12) :2006-2013
[5]   不同填料在高负荷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净化能力的研究 [J].
张翔凌 ;
张晟 ;
贺锋 ;
袁莉英 ;
成水平 ;
吴振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5) :1905-1910
[6]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有机质积累与基质堵塞 [J].
詹德昊 ;
吴振斌 ;
徐光来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10-14
[7]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 2002
[8]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9]  
Medium clogging and the dynamics of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s[J] . Guiping Fu,Jiahong Zhang,Wei Chen,Zhuangrui Chen.Ecological Engineering . 2013
[10]  
Bacteria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based on modelling results[J] . Roger Samsó,Joan Garcí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