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赋予:时势转移与“五四”话语的演变

被引:7
作者
郭若平
机构
[1] 福建省委党校
关键词
时势转移; “五四”话语; 意义赋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1.1 [“五四”运动(1919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时至今日,"五四"一词早已内化为一种思想符号,其"内化"实由伴随现代中国时势转移而不断演变的"五四"话语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意味着两层含义:其一,"五四"话语随时势转移而变换其意义,而意义的深度与广度则取决于"五四"话语对时势的阐释状态;其二,对"五四"历史价值的释义过程,实际上是"五四"不断被赋予意义、不断被追认价值、不断被叠加内涵的过程。那么,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生成的呢?也就是说",五四"内涵的意义扩张,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呢?考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考索"五四"话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民国史研究的“倒放电影”倾向
    罗志田
    [J]. 社会科学研究, 1999, (04) : 103 - 105
  • [2] 历史记忆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
    罗厚立
    [J]. 读书, 1999, (05) : 37 - 45
  • [3]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价值.[J].太雷;.中国青年.1925, Z2
  • [4] 想象的共同体.[M].(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Anderson)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5]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M].罗志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 [6] 理解福柯.[M].(澳)J.丹纳赫(GeoffDanaher)等著;刘瑾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 [7] 历史的话语.[M].(英)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8] 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M].(美)卡尔·贝克尔(CarlL.Becker)著;何兆武译;.三联书店.2001,
  • [9] 乱世潜流.[M].罗志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 [10] 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M].罗志田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