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的赋予:时势转移与“五四”话语的演变

被引:7
作者
郭若平
机构
[1] 福建省委党校
关键词
时势转移; “五四”话语; 意义赋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1.1 [“五四”运动(1919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时至今日,"五四"一词早已内化为一种思想符号,其"内化"实由伴随现代中国时势转移而不断演变的"五四"话语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意味着两层含义:其一,"五四"话语随时势转移而变换其意义,而意义的深度与广度则取决于"五四"话语对时势的阐释状态;其二,对"五四"历史价值的释义过程,实际上是"五四"不断被赋予意义、不断被追认价值、不断被叠加内涵的过程。那么,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生成的呢?也就是说",五四"内涵的意义扩张,是通过何种方式实现的呢?考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考索"五四"话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演变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1] 五四运动史.[M].(美)周策纵著;.岳麓书社.1999,
  • [12] 何干之文集.[M].何干之著;刘炼编;.北京出版社.1993,
  • [13] 民国丛书.[M].《民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上海书店.1989,
  • [14] 《新启蒙运动在北平》;原..自非;.读书月报.1937, 02
  • [15] 民众运动的目的..涵庐;.每周评论.1919,
  • [16] 文化运动与大学移植事业..郭绍虞;.晨报.1920,
  • [17]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张闻天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 [18] 吴承仕文录.[M].吴承仁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 [19]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M].中央档案馆 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
  • [20] 中国现代哲学史资料汇编.[M].钟离蒙;杨凤麟 主编.辽宁大学哲学系.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