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克思主义视角下中国新城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32
作者
陈嘉平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循环; 中国; 新城; 空间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1 [规划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803 ; 0833 ;
摘要
首先指出建国以后出现的一波接一波的新城/工业区建设热潮,之后将其置于新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理解,探讨中国新城/工业区在建国以来的在中国资本积累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通过对建国以来资本积累循环与新城空间演变历程的梳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存在一个资本积累循环不断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国家相应作出的制度与政策调整的影响。资本积累循环的调整过程具体体现为国内资本类型的变化,主要积累回路的转换以及金融和国家机构在循环中的角色与作用的变动。中国新城以新兴工业城市、开发区、新城区为代表成为资本积累循环中盈余资本进行空间修复的主要载体。由于资本积累循环内部结构的调整,新城呈现出不同的类型、空间分布与结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混合性解析[J]. 李郇,刘逸.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03)
[2]  
新城规划与建设实践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赵民,王聿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02)
[3]  
新时期上海新城发展与市域空间结构体系研究[J]. 郑德高,孙娟.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02)
[4]  
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J]. 诸大建,王世营.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1(01)
[5]   中国城镇化发展要求与挑战 [J].
邹德慈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4) :1-4
[6]   地区竞争格局演变下的中国转轨:财政激励和发展模式反思 [J].
陶然 ;
陆曦 ;
苏福兵 ;
汪晖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21-33
[8]   单位制度变迁:透视中国城市转型的重要视角 [J].
柴彦威 ;
陈零极 ;
张纯 .
世界地理研究, 2007, (04) :60-69
[9]   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 [J].
蒋省三 ;
刘守英 ;
李青 .
管理世界, 2007, (09) :1-9
[10]   中国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以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 [J].
李百浩 ;
彭秀涛 ;
黄立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4) :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