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誉机制的法官激励制度构造

被引:18
作者
吴元元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官激励; 声誉机制; 判决书书写; 道德理性; 法官职业伦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能否建构新型的法官激励制度体系,真正激活其主体意识、强化道德理性、有效实现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创造性转化是影响我国司法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律认知、事实认定、以及法官决策后果预估三个维度的不确定性导致法官的思考过程难以观察、决策结果难以实行"数目字管理"。对于法官的激励不应搬用企业或行政机构等科层组织的考课设计,应当遵从组织扁平化的改革趋向,构建法官声誉机制,发挥其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培育法官的法治美德意识。实施判决书署名制度等层面的改革,为增强判决书说理提供充分的激励,在技术维度推进法官声誉机制建构。强化法官职业伦理规则,以司法场域的纪律规训砥砺法官的道德理性,激励法官积极追求良好声誉,防止法官的声誉资本受到不法侵害。应当将"君子之道"适用于司法审判,塑造法官作为维系与守护公平、正义价值的"士"的共同体。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   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 [J].
苏力 .
中外法学, 2009, 21 (01) :93-111
[3]   “海瑞定理”的经济学解读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116-132+205
[4]   九个人统治的国度 [J].
贺海仁 .
读书, 2006, (08) :158-165
[5]   企业理论、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 [J].
李晓华 ;
吴元元 .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6, (03) :22-27
[6]   法律解释的困境 [J].
桑本谦 .
法学研究, 2004, (05) :3-13
[8]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J].
周其仁 .
经济研究, 1996, (06) :71-80
[9]   福柯的刑罚史研究及对法学的贡献 [J].
苏力 .
比较法研究, 1993, (02) :173-186
[10]  
法官的道德性理论[M]. 法律出版社 , 王申,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