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化的原理与规范路径

被引:10
作者
车东晟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法律化; 环境资源开发利用; 权利限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生态补偿在实践中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其不存在法律化的前提和基础。法律原理的找寻应以法律与政策的功能为基本导向,对现有生态补偿实践中的普遍性法律因素进行解构并按照法律的"编码"建构基本法律框架。从制度基础看,我国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使得生态补偿实现"开发者保护,受益者补偿"有了制度平台。生态补偿的法律化应以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者为基础,通过公法中的财产权限制与补偿理论以及私法中的契约自治原则为理论基点,以环境标准作为判断生态补偿的合目的性以及是否补偿的基本标准,实现生态补偿从宏观的政策性环境治理深入到微观的主体间利益协调与平衡,从而保证生态效益增量的持续供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46 / 15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科学构建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N].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课题组;叶堂林;潘鹏 ;冯军宁;.经济日报.2017,
[2]  
行政补偿理论与实践研究.[M].薛刚凌; 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3]  
物权限制研究.[M].丁文;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4]  
民事立法与公私法的接轨.[M].苏永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环境法总论.[M].陈慈阳;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6]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陈新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7]  
法的现象与观念.[M].孙笑侠著;.群众出版社.1995,
[8]   论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认定 [J].
尤明青 .
中国法学, 2017, (06) :283-300
[9]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环境法的生态化转向 [J].
罗艺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7, (04) :81-90
[10]   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利益补偿的法律调控 [J].
杜群 .
中国环境管理, 2017, 9 (03) :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