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情况下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被引:20
作者
马忠明 [1 ,2 ]
孙景玲 [3 ]
杨蕊菊 [2 ]
杨君林 [1 ,2 ]
机构
[1] 农业部张掖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3] 甘肃农业大学
关键词
施氮量; 硝态氮; 动态变化; 小麦玉米间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0、210、420和630kg/hm2(NO、N1、N2和N3)4种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NO 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200cm土层硝态氮的含量整体表现为N3>N2>N1>N0。各生育时期低氮水平下0~60cm土层,中、高氮水平下的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变化显著。0~6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作物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小麦挑旗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而6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N0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各生育时期变化差异较小。小麦与玉米共生期内0~20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表现为玉米带>小麦带,差异最大的时期为小麦灌浆期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运移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施氮后100~200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小麦带增加了10.53~62.53kg/hm2,玉米带增加了17.91~70.39kg/hm2。优化氮肥施用比例,适当降低小麦播前施氮量可减小土壤硝态氮深层淋溶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056 / 1061+1085 +10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水氮优化条件下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化肥氮的去向 [J].
潘家荣 ;
巨晓棠 ;
刘学军 ;
陈新平 ;
张福锁 ;
毛达如 .
核农学报, 2009, 23 (02) :334-340+307
[2]   不同灌溉方式及间作对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J].
罗照霞 ;
柴强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 44 (01) :69-73
[3]   水氮量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叶优良 ;
李隆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33-39
[4]   有机肥对桃园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J].
王艳萍 ;
高吉喜 ;
刘尚华 ;
杜相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7) :1501-1505
[5]   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分布的影响 [J].
叶优良 ;
李隆 ;
孙建好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4) :818-823
[6]   杨凌地区大棚土壤硝态氮累积效应研究 [J].
魏迎春 ;
李新平 ;
刘刚 ;
朱辉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8, (02) :174-176+190
[7]   小麦/玉米间作优势及地上部与地下部因素的相对贡献 [J].
刘广才 ;
杨祁峰 ;
李隆 ;
孙建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2) :477-484
[8]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土壤硝态氮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J].
贾丽华 ;
费良军 ;
程东娟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2) :44-48
[9]   小麦/玉米和蚕豆/玉米间作对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叶优良 ;
李隆 ;
索东让 .
生态环境, 2008, (01) :377-383
[10]   膜孔灌灌施条件下硝态氮迁移分布规律研究 [J].
程东娟 ;
费良军 ;
雷雁斌 ;
尹娟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1) :237-2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