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荧光分析方法研究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变化

被引:18
作者
宋考平
李世军
方伟
吴家文
穆文志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黑龙江大庆
[4] 黑龙江大庆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微观剩余油分布; 驱油机理; 荧光分析; 物理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43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由驱油的动力和阻力两大因素决定,在这些力的共同作用下,水驱后不同类型的微观剩余油在聚合物驱后的微观分布不同。研究了聚合物驱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利用荧光分析方法,对比了天然岩心水驱和聚合物驱后的荧光分析图片,统计出了聚合物驱后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的比例,给出了高、中、低不同强度水淹部位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邬侠 ;
孙尚如 ;
胡勇 ;
卢祥国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5) :55-57+77
[2]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核磁成像实验研究 [J].
孙尚如 ;
何先华 ;
邬侠 ;
卢祥国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4) :61-63+78
[3]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研究 [J].
夏惠芬 ;
王德民 ;
刘中春 ;
杨清彦 .
石油学报, 2001, (04) :60-65+4
[4]   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 [J].
赵永胜 ;
魏国章 ;
陆会民 ;
钟玲 .
石油学报, 2001, (03) :43-46+5
[5]   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聚合物驱油过程 [J].
王为民 ;
郭和坤 ;
孙佃庆 ;
张盛宗 .
石油学报, 1997, (04) :54-60+138
[6]   聚合物驱油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J].
卢祥国,高振环,赵小京,闫文华,王为民 .
石油学报, 1996, (04) :55-61
[7]  
聚合物驱采油工程[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胡博仲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