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再传播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被引:2
作者
罗斌 [1 ,2 ]
李卓雄 [1 ]
陈川子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法研究中心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裁判文书再传播; 司法公开; 个人信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D923 [民法]; D922.16 [文教、卫生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30105 ; 030103 ;
摘要
已公开裁判文书的再传播与个人信息权益的冲突,在司法实践和理论上均存在较大分歧。裁判文书公开在庭审、传统媒体公开、上网与再传播这四种传播情境下,对当事人个人信息权益的影响明显不同。作为司法公开组成部分的裁判文书公开具有天然的"权利"性质,同时,对其"权力"内容应进行限制;个人私密信息具有民族性,不加限制的公开必然会造成伤害。既有的法律法规对司法公开的主体、途径与媒介均有规定,但并不包括平台、商业网站等网络用户。《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对已经合法公开的含公文书在内的个人信息的再传播,明确赋予信息主体删除权,以抽象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经济利益"为由拒绝信息主体的删除请求,是侵害个人信息权益的违法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判例自发性运用现象的生成与效应 [J].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2) :76-96
[2]   大数据分析:中国司法裁判文书上网公开报告 [J].
马超 ;
于晓虹 ;
何海波 .
中国法律评论, 2016, (04) :195-246
[4]   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知情·监督三重奏 [J].
林广海 ;
王晶 .
人民司法, 2013, (23) :9-15
[5]   上网裁判文书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研究 [J].
赵琦 .
法学论坛, 2012, 27 (06) :115-121
[6]   裁判文书上网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衡平 [J].
韩朝炜 ;
朱瑞 .
法律适用, 2012, (04) :95-98
[7]   裁判文书上网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 [J].
龙飞 .
人民司法, 2011, (13) :63-67
[8]   网络庭审直播视野中的刑事审判——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J].
胡铭 ;
梁斌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41 (04) :184-195
[9]   裁判文书公开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 [J].
李友根 .
法学, 2010, (05) :126-134
[10]   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J].
胡锦光 ;
王锴 .
中国法学, 2005, (01) :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