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形类Denticulocythere和Potamocythere在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层中的发现——对区内Leucocythere属的再鉴定

被引:5
作者
杨藩
曹丽
乔子真
张海泉
任玉芬
机构
[1] 青海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Denticulocythere; Potamocythere; Leucocythere; 古环境;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3 [微体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本文对区内晚新生代地层中被归入Leucocythere属名下、以L.mirabilis为代表的所有已知种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右壳铰合构造有发育良好的前铰齿。这一特征与以L.mirabilis为模式种的Leucocythere属的属征不一致。这些种的左壳铰棒呈现两种类型:一种具锯齿或刻痕,另一种则是光滑或近于光滑。前者与Denticulocythere的属征相符,后者则与Potamocythere的属征一致。以铰合构造的特点为主,结合壳体形态,对研究区内原定Leucocythere属名下各个种再次进行鉴定后,改划出Denticulocythere属两个已知种,两个亲近种,一个新种,Potamocythere属两个巳知种,一个新种。现存的资料表明,研究区及其毗邻地区内迄今并未发现有可靠Leucocythere产出的证据。Denticulocythere化石种的沉积环境水质以半咸水为主,Potamocythere化石种为淡水-半咸水。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54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柴达木察尔汗盐湖贝壳堤剖面介形类组合及其环境意义 [J].
张虎才 ;
王强 ;
彭金兰 ;
陈光杰 .
第四纪研究, 2008, (01) :103-111
[2]   青海湖地区不同水体介形类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J].
张玲 ;
孙镇城 ;
安芷生 ;
刘卫国 ;
李祥忠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6, (04) :425-436
[3]   云南东部地区晚新生代介形类 [J].
刘正明 ;
卢砚红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9, (04) :405-420
[4]   西藏佩枯错距今13000-4500年间的介形类及环境变迁 [J].
彭金兰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7, (03) :5-7+10-14+16-20
[5]   西藏班公错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介形类及其古地理意义 [J].
李元芳 ;
张青松 ;
李炳元 ;
刘福涛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1, (01) :57-64+129
[6]   三门峡地区三门系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袁凤钿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6, (02) :161-166+231
[7]   西藏现代湖泊表层沉积物中的介形类 [J].
黄宝仁 ;
杨留法 ;
范云琦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85, (04) :369-376+434
[8]  
西藏奇林湖—班戈湖地区晚新生代介形虫化石及其地层意义.[J].庞其清;郑绵平;刘文高;.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5, 01
[9]  
西藏奇林湖—班戈湖地区晚新生代介形虫化石及其地层意义.[A].庞其清;郑绵平;刘文高;.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1983,
[10]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vergence of mate recognition systems in the Limnocytherinae (Crustacea, Ostracoda) [J].
Martens, K .
HYDROBIOLOGIA, 2000, 419 (1) :8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