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杨华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航空物探总队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物理特征;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地球物理; 地球科学; 构造特征; 地壳;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低阻层; 低速层; 磁异常; 低速带; 特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区域性航空磁测、重力区测及现代地震活动观察分析表明,青藏高原是一个十分独特和年青的巨大的构造单元。它具有薄的磁性壳层,透镜状的地壳结构,断块镶嵌的构造特征。高的热流和地震活动,以及地磁场的剧烈衰减和大面积分布的均衡重力异常,揭示出青藏高原目前仍然在升温上拱和推覆调整中。青藏高原地壳内部普遍发育低速低阻层,壳下发育壳幔混合层。地壳显示为两类不同特征的结构层:上部地壳以断错叠推增厚为特征,下部地壳因混入大量上地幔及软流圈物质而增生为透镜层。地壳挤压推叠破坏了岩石圆的均衡状态,而地幔混合层的发育则是对壳幔不均衡状态的补偿和调整。由于地壳深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古构造岩相痕迹被改造熔蚀,现今观察到的青藏高原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反映的是新近发育和目前存在的构造特征。青藏高原是由两个不同历史演化的大陆板块碰撞缝合而成。航磁及其它地球物理测量表明,两大板块的结合带发育在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及南侧的唐古拉—三江构造带。在上述地带两边,区域磁场背景差别十分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3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青藏高原隆升的构造热演化机制
    沈显杰
    [J]. 地质科学, 1986, (02) : 101 - 113
  • [2] 西藏洛扎—羊八井地区的磁大地电流地壳测深
    袁学诚
    李立
    金国元
    朱建华
    鹿刚
    冯益普
    林秀萱
    Pham Van Ngoc
    D.Boyer
    P.Thermé
    J.L.Miel
    [J]. 地质学报, 1985, (01) : 25 - 32
  • [3]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滕吉文
    熊绍柏
    尹周勋
    徐忠信
    王香泾
    卢德源
    Georges Jobert
    Alfred Hirn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6) : 525 - 540
  • [4] 对喜马拉雅地区地壳热状态的初步估计
    李鸿吉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3) : 249 - 255
  • [5] 中国岩石层底面地幔对流状态的探讨
    黄培华
    傅容珊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3, (01) : 39 - 47
  • [6] 应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全球岩石层下地幔流应力场
    黄培华
    傅容珊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82, (02) : 102 - 108
  • [7] 青藏高原近代隆起原因及其与地震关系的有限单元分析
    罗焕炎
    徐煜坚
    宋惠珍
    孙君秀
    郭才华
    张汝则
    顾芷娟
    [J]. 地震地质, 1982, (01) : 31 - 37
  • [8] 我国地壳深部构造的区域特征
    王懋基
    程家印
    程振炎
    [J]. 物探与化探, 1981, (04) : 193 - 204+220
  • [9]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面波Q值
    冯锐
    何正勤
    [J]. 地球物理学报, 1980, (03) : 291 -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