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韦红梅
肖爱祥
夏志春
杨航
黄昭君
魏福银
黄淑仪
机构
[1]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关键词
自知力教育; 精神分裂症; 护理结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73.74 [神经病、精神病护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11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自知力教育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和护理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临床组和认知组,每组80例。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精神科治疗和护理。临床组和认知组患者3~5例编为一组,采用小组或个别教育的方式,由干预护士按照教育手册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自知力教育,每次30~60 min,共8 w。在干预前、干预后4、8、12 w对3组患者的自知力改善、治疗依从性、扭曲思维自我控制及沟通满意度等进行评定。结果干预4 w后认知组ITAQ评分、BPRS评分、NOSIE评分均明显优于临床组(均P<0.01),认知组和临床组均优于常规组(均P<0.01);沟通满意度临床组高于认知组和常规组(P<0.01)。干预8 w后认知组ITAQ评分高于临床组(P<0.01),临床组的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Beck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P<0.01);BPRS评分认知组明显低于临床组(P<0.01),临床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的沟通满意度均低于临床组和认知组(均P<0.01);认知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NOSIE评分认知组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干预12 w后,认知组的ITAQ评分、沟通满意度和NOSIE评分均显著高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Beck评分、BPRS评分显著低于临床组和常规组(均P<0.01)。临床组和认知组的自我控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以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可以让患者减少病耻感,接纳自己的疾病,提高患者反思和纠正扭曲思维和误解的能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改善预后。
引用
收藏
页码:1140 / 114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J].
郭全芳 ;
张云红 .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0) :949-952
[2]   2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J].
王琼 ;
罗捷 ;
唐丽 .
重庆医学, 2011, 40 (26) :2661-2662
[3]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J].
胡进华 ;
周国美 .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06) :78-79
[4]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病程的健康教育 [J].
宋新勤 ;
贾金鼎 ;
王继红 .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5, (04) :353-354
[5]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功迎 ;
赵丽 ;
陈景清 ;
马洪霞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 (03)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