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蓝片岩和板块构造

被引:10
作者
张兆忠
冯锦江
张秉良
马宝林
顾芷娟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蓝片岩相; 片岩; 绿泥石; 变质带; 蛇绿岩带; 大别山; 变质岩; 粘土矿物; 板块构造; 大地构造; 蓝闪石; 角闪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大陆古板块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板块体的边界特征。确定板块边界的标志很多,但从岩石学观点来看,最重要的标志是;(1) 蓝片岩及双变质带;(2) 蛇绿岩套;(3) 混杂堆积等。其中蓝闪石片岩及其共生的某些高压变质矿物是确定板块边界的重要标志。本文目的在于把中国境内目前已发现的十几条蓝闪石片岩带的基础资料介绍给读者,并对某些蓝片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进行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4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80,
  • [2] The b 0 value of the potassic white micas as a barometric indicator in low-grade metamorphism of pelitic schists.[J].F. P. Sassi;A. Scolari.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74, 2
  • [3] 大别山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
    张兆忠
    张秉良
    冯锦江
    李松滨
    [J]. 矿物学报, 1982, (04) : 275 - 282
  • [4] 河南信阳古消减杂岩
    石铨曾
    牟用吉
    张恩惠
    张克伟
    姚瑞增
    王家德
    [J]. 地震地质, 1982, (01) : 11 - 22+83
  • [5] 豫鄂境内桐柏山—大别山双变质带
    张兆忠
    张秉良
    冯锦江
    李松滨
    [J]. 地震地质, 1981, (04) : 27 - 37
  • [6] 东秦岭和北祁连山的蓝闪片岩
    吴汉泉
    [J]. 地质学报, 1980, (03) : 195 - 20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