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与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基于美国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26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庄毓敏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安琴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毕毅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来源
:
金融研究
|
2012年
/ 06期
关键词
:
信用风险转移创新;
信用衍生品;
银行稳定性;
双重差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837.1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
信用风险转移(CRT)创新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是2010年末我国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更强化了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有文献主要研究CRT对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视角较为单一,同时采用的实证方法多为事件研究法和常规(面板数据)线性回归法,很难解决遗漏变量、内生性等计量难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银行个体经济行为、个体风险和系统风险的视角,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论证CRT对银行个体经济行为、银行个体风险以及银行系统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信用衍生品创新一方面降低了银行个体的风险,但同时引致银行增持高风险资产,最终的结果是导致银行系统风险增加。本文建议,因信用衍生品创新在降低银行个体风险的同时引致银行系统风险增加(即beta系数增加),而beta系数增加与顺周期性增强相对应,故我国应在进行信用衍生品创新的同时实施巴Ⅲ协议,强化逆周期监管,消除金融创新负的外部性,凸显创新价值,防范金融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安琴
.
金融研究,
2011,
(11)
:102
-111
[2]
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赵俊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赵俊强
;
韩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韩琳
;
李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湛
.
金融研究,
2007,
(05)
:147
-160
[3]
Using market information for banking system risk assessment .2 Elsinger H,Lehar A,Summer M,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 2006
←
1
→
共 3 条
[1]
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安琴
.
金融研究,
2011,
(11)
:102
-111
[2]
信用风险转移与银行系统表现——基于美国信用衍生品交易市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赵俊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赵俊强
;
韩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韩琳
;
李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湛
.
金融研究,
2007,
(05)
:147
-160
[3]
Using market information for banking system risk assessment .2 Elsinger H,Lehar A,Summer M,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 200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