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斑岩铜矿岩浆混合作用: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37
作者
曹殿华 [1 ]
王安建 [1 ]
李文昌 [2 ]
王高尚 [1 ]
李瑞萍 [1 ]
李以科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云南省地质调查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普朗; 斑岩铜矿; 镁铁质微粒包体; 岩浆混合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普朗斑岩铜矿花岗闪长斑岩中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包体与寄主岩存在渐变接触关系。包体成分为闪长质,具有岩浆结构,存在针状磷灰石,显示了快速冷却结晶的特征。包体内可见具有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表明存在岩浆混合作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与寄主岩之间有成分交换。包体和寄主岩强不相容元素均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均表现出显著的负异常,具有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包体和寄主岩Mg#均较高,源区均有幔源岩浆的贡献。普朗斑岩铜矿蚀变矿化模式反映了其成矿环境偏基性,暗示镁铁质岩浆的加入对成矿具有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高氧化岩浆-流体演化 [J].
李金祥 ;
秦克章 ;
李光明 .
岩石学报, 2006, (03) :678-688
[12]   云南中甸地区雪鸡坪同碰撞石英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意义 [J].
林清茶 ;
夏斌 ;
张玉泉 .
地质通报, 2006, (Z1) :133-137
[13]   短波红外光谱矿物测量技术在普朗斑岩铜矿区热液蚀变矿物填图中的应用 [J].
连长云 ;
章革 ;
元春华 .
矿床地质, 2005, (06) :621-637
[14]   普朗大型斑岩铜矿控矿条件 [J].
谭康华 ;
李光军 ;
黄定柱 ;
张世全 .
云南地质, 2005, (02) :167-174
[15]   滇西北中甸斑岩及斑岩铜矿 [J].
曾普胜 ;
莫宣学 ;
喻学惠 ;
侯增谦 ;
徐启东 ;
王海平 ;
李红 ;
杨朝志 .
矿床地质, 2003, (04) :393-400
[16]   花岗岩混合作用 [J].
周若 .
地学前缘, 1994, (Z1) :87-97
[17]   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 [J].
王德滋 ;
周新民 ;
徐夕生 ;
姚玉鹏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3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