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品种茸毛的生化特性

被引:24
作者
叶乃兴 [1 ,2 ]
刘金英 [1 ]
郑德勇 [2 ,3 ]
赵峰 [4 ]
王芳 [4 ]
袁弟顺 [1 ]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茶叶科技与经济研究所
[3]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4] 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
关键词
茶树; 白茶; 嫩梢; 茸毛; 生化特性; 儿茶素; 氨基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71.1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 ; 090203 ;
摘要
以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等适制白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茶树嫩梢鲜样的茶身和茸毛、白茶的茶身和茸毛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嫩梢鲜样茶身的儿茶素总量和咖啡碱含量高于茸毛;白茶茶身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含量,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及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茸毛,儿茶素总量、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茸毛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组分含量显著高于茶身.可见,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对白茶风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生化成分分析 [J].
萧力争 ;
苏晓倩 ;
李勤 ;
刘仲华 ;
张大明 ;
罗海辉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8 (01) :30-33
[2]   茶树品种新梢主要生化成分与黑刺粉虱选择性的关系 [J].
陈常颂 ;
王庆森 ;
黄建 ;
张应根 ;
王秀萍 ;
陈荣冰 ;
吴光远 ;
曾明森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576-580
[3]   茶叶固样方法研究 [J].
龚志华 ;
肖文军 ;
蔡利娅 ;
萧力争 ;
钟林夏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45-48
[4]   茶树品种抗茶橙瘿螨的形态与生化特征 [J].
许宁 ;
陈雪芬 ;
陈华才 ;
陈宗懋 .
茶叶科学, 1996, (02) :47-52
[5]   茶树茸毛的形态特征与演化特点 [J].
郭元超 .
茶叶科学简报, 1993, (03) :1-4
[6]   茶叶茸毛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J].
肖扬书 ;
王镇恒 .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91, (01) :39-44
[7]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Ⅲ.茸毛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J].
周巨根 ;
刘祖生 .
茶叶, 1990, (04) :7-10
[8]   茶叶茸毛形态结构及形态发生的研究 [J].
肖扬书 ;
王镇恒 .
茶业通报, 1990, (04) :9-10+49
[9]   茶树芽叶茸毛特征研究——Ⅱ.茸毛密度简易观察法之可靠性 [J].
周巨根 ;
刘祖生 .
茶叶, 1989, (03) :9-11
[10]   茶树芽叶茸毛的研究——Ⅰ.形态特征及品种间差异 [J].
周巨根 ;
刘祖生 ;
洪健 ;
陈玉银 .
茶叶, 1988, (03) :13-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