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冬季和春季大气中细粒子化学组分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18
作者
杨起超 [1 ]
曾立民 [1 ]
唐静玥 [1 ]
魏永杰 [1 ]
王莉华 [2 ]
董华斌 [1 ]
许涛 [3 ]
过伟 [3 ]
东梅 [3 ]
龚伟达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联合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3] 无锡市环境保护局
[4] 江阴市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GAC-IC系统; 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铵可用性指数; SOR/NOR; OC/EC; 主成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对无锡冬(2011年1月)春(2011年5月)两季PM2.5、PM10颗粒物浓度进行了传统的膜采样及离线检测分析,并运用大气气体/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在线收集及分析(GAC-IC)系统对PM2.5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进行了在线检测,时间分辨率为30 min.无锡冬、春两季PM2.5的浓度分别为108.15±41.76μg·m-3和84.40±26.74μg·m-3,其PM2.5/PM10比值分别为0.81±0.07和0.78±0.07,有较强的二次气溶胶生成过程.铵可用性指数(J冬季=101.2%±22.3%,J春季=79.5%±20.2%)分析表明冬季无锡大气颗粒物中铵(NH+4)相对比较富余,而春季则出现铵(NH+4)亏损现象,春季光化学反应更为活跃,硫氧化率(SOR)由冬季的0.15±0.05增至春季的0.35±0.13,硫酸盐(SO2-4)浓度增加明显,导致铵(NH+4)相对不足.硫氧化率(SOR)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两季均为0.15.细粒子中的WSII与气态污染物、气象因子、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等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无锡大气光化学反应与污染物的其他来源,例如工业源、交通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等,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共同推高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观测期间同时测得冬季PM2.5颗粒中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39),两者有一个共同的主导源,而春季来源则比较复杂,两者相关性较差;二次有机碳(SOC)的半定量分析表明春季大气中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有较强的二次转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501 / 15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在线检测装置(GAC)测量结果评估
    顾建伟
    张远航
    曾立民
    温梦婷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1) : 16 - 22
  • [2]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2006
  • [3]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the general environment and around a trunk road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J] . Katsuyuki Takahashi,Hiroaki Minoura,Kazuhiko Sakamoto.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7 (1)
  • [4]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urban dusts of Xi’an, Central China[J] . Han Yongming,Du Peixuan,Cao Junji,Eric S. Posmentier.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005 (1)
  • [5]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species in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a metropolitan basin[J] . Ying I. Tsai,Man T. Cheng.Chemosphere . 2003 (8)
  • [6] Characterization of chemical species in PM 2.5 and PM 10 aerosols in Hong Kong[J] . K.F Ho,S.C Lee,Chak K Chan,Jimmy C Yu,Judith C Chow,X.H Yao.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2 (1)
  • [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