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

被引:52
作者
李国雷 [1 ]
刘勇 [1 ]
吕瑞恒 [1 ]
于海群 [1 ]
李瑞生 [2 ]
机构
[1] 不详
[2]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5] 不详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密度调控; 林下植被; 竞争释放; 中度干扰;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9.01.016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由3 000株/hm2减小至2 125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生物量及元素积累量分别由32种、1 108.49 kg/hm23、9.84 kg/hm2下降至24种、1 091.57 kg/hm2和39.34 kg/hm2;林分密度下降至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增加至43种,元素积累量为40.12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生物量、元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 282.41 kg/hm2和102.60 kg/hm2;林分密度下降为1 300株/hm2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达到最大值63种;林分密度锐减至1 150株/hm2时,林下植被的发育不同程度的下降;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对华北落叶松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由于种群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初始密度为3 0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只有下降到1 80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才开始加快。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留密度为1 550株/hm2时林下植被发育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
    郭蓓
    刘勇
    李国雷
    甘敬
    徐扬
    [J]. 林业科学, 2007, (07) : 128 - 133
  • [2] 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
    李国雷
    刘勇
    郭蓓
    徐扬
    张可栋
    赵双荣
    [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 105 - 110
  • [3] 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
    李国雷
    刘勇
    徐扬
    郭蓓
    张可栋
    赵双荣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2) : 70 - 75
  • [4] 林分密度研究概述
    许慕农
    [J]. 山东林业科技, 1982, (02) : 41 - 51
  • [5] 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盛炜彤, 2005
  • [6] 数量生态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金屯著, 2004
  • [7] 生态学[M]. 三联书店[英]大卫·布林尼(DavidBurnie)著, 2003
  • [8] 基础生态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孙儒泳等[著], 2002
  • [9] 人工林地力的衰退与维护[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张鼎华著, 2001
  • [10] 中国森林群落分类及其群落学特征[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蒋有绪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