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被引:29
作者
肖勃 [1 ]
谢文娇 [1 ]
谢思斯 [2 ]
黄燕萍 [3 ]
丘春柳 [2 ]
李桂臣 [1 ]
李庆伟 [1 ]
洪晓虹 [1 ]
崔立谦 [3 ]
机构
[1] 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2]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精神医学科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 氟西汀; 抑郁症; 认知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对抑郁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30例)和氟西汀组(30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两组药物治疗量分别为10~20mg/d,20~40mg/d,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临床整体量表-疗效总评估量表(CGI-SI)为疗效指标,以词汇流畅性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患者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为不良反应指标。结果第1周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20.00%显著高于氟西汀组有效率(3.33%)(x2=4.04,P<0.05)。第8周治疗结束时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73.33%,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在治疗第8周时与基线评分相比,两组在词汇流畅性测验和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中的评分均有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t=1.70~6.00,P<0.05),在WCST的正确数和分类数的评分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0.66,均P>0.05)。两组之间在词汇流畅性测验和WCST各项改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0.49,均P>0.05);两组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均能部分缓解抑郁伴发的认知功能障碍,且副作用较小、安全性好,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有利于迅速缓解患者症状。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
共 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