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三种方法研究

被引:9
作者
金美花
机构
[1]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 真菌培养法; 真菌涂片法;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9 [真菌与放线菌传染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评估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方法比较。方法:通过112例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在其发热当天抽静脉血做G实验检测,同时留取血液、呼吸道、泌尿道或肠道标本做真菌培养及涂片法检真菌。结果:回顾性分析以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临床诊断标准,并以此为标准比较G实验﹑真菌培养及直接涂片法结果,分别计算三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G实验、真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及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4%、83.02%、85.00%和84.61%;83.05%、84.91%、85.96%和81.82%;61.02%、94.12%、87.80%和67.61%;91.53%%、81.13%、84.38%和89.58%。结论:G实验﹑真菌培养法及直接涂片法相比较各有优缺点,G实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直接涂片法的特异度高。如果联合检测既可具有G实验的优点,又具有直接涂片法及真菌培养法的优点,减少假阴性,为临床提供直接的诊断依据,对早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更具临床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意义 [J].
郑莉莉 ;
夏红萍 ;
谢利娟 ;
何振娟 ;
张拥军 ;
杨庆南 ;
陈妍 ;
朱天闻 ;
朱建幸 .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1, (05) :296-299
[2]   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J].
杨惠琴 ;
梅亚宁 .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1, 6 (03) :136-140
[3]   血清(1-3)-β-D-葡聚糖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J].
李光迪 ;
王应芳 ;
施鑫鹤 ;
朱金芬 ;
李林静 ;
李恕君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0) :3244-3246
[4]   关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 [J].
武建国 .
临床检验杂志, 2010, 28 (02) :87-89
[5]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 刘芳,吴彤,蔡鹏,刘颖,卢岳,周葭蕤,杨帆,刘强,高雁群,罗荣牡,张建平,孙媛,曹星玉,殷宇明,赵艳丽,王静波,童春容,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9(04)
[6]   (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J].
高蕾 ;
周新 .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02) :123-125
[7]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