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被引:132
作者
李文华
刘某承
闵庆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多功能农业; 高品质农业; 农业产业化; 农业文化遗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323.22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在这一形势下,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还要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物安全,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20世纪后期,中国生态学家和农学家共同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概念。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国生态农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了一系列适应中国国情的成功模式,开展了不同层面的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与赞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农业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缺乏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品牌化推广等。面对着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生态农业需要在产业循环、多功能化、高品质、产业化以及融合传统知识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15 / 10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新中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的研究 [J].
孙新章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1) :71-75
[2]   稻田养鱼与常规稻田耕作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研究——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 [J].
刘某承 ;
张丹 ;
李文华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1) :164-169
[3]   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以稻鱼共作模式为例 [J].
李文华 ;
刘某承 ;
张丹 .
资源科学, 2009, 31 (06) :899-904
[4]   论传统知识的概念与保护 [J].
薛达元 ;
郭泺 .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02) :135-142
[5]   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J].
张丹 ;
闵庆文 ;
成升魁 ;
刘某承 ;
肖玉 ;
张彪 ;
孙业红 ;
朱芳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31-37
[6]   生态农业的景观规划、循环设计及生物关系重建 [J].
骆世明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4) :805-809
[7]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J].
孙业红 ;
闵庆文 ;
成升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4) :991-994
[8]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 [J].
闵庆文 ;
孙业红 ;
成升魁 ;
王旭海 .
经济地理, 2007, (05) :856-859
[9]   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 [J].
骆世明 .
地理研究, 2007, (03) :609-615
[10]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 [J].
闵庆文 .
资源科学, 2006, (04) :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