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以稻鱼共作模式为例

被引:28
作者
李文华 [1 ]
刘某承 [1 ,2 ]
张丹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传统农业; 常规农业; 生态效益; 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4.2 [稻田养鱼];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社会而言,稻田养鱼模式的社会效益更高,而常规农业在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其社会效益为负值。
引用
收藏
页码:899 / 9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农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J].
田玉军 ;
李秀彬 ;
辛良杰 ;
马国霞 ;
李占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369-377
[2]   传统农业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J].
张丹 ;
闵庆文 ;
成升魁 ;
刘某承 ;
肖玉 ;
张彪 ;
孙业红 ;
朱芳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31-37
[3]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J].
杨海龙 ;
吕耀 ;
闵庆文 ;
张丹 ;
焦文珺 ;
何露 ;
刘珊 ;
孙业红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48-55
[4]   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 [J].
董红敏 ;
李玉娥 ;
陶秀萍 ;
彭小培 ;
李娜 ;
朱志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10) :269-273
[5]   “稻鱼共生系统”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研究 [J].
孙业红 ;
闵庆文 ;
成升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4) :991-994
[6]   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生态农业 [J].
骆世明 .
地理研究, 2007, (03) :609-615
[7]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种新的世界遗产类型 [J].
闵庆文 .
资源科学, 2006, (04) :206-208
[8]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J].
向平安 ;
黄璜 ;
黄梅 ;
甘德欣 ;
周燕 ;
付志强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5) :968-975
[9]   “民工荒”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J].
张敬文 ;
邓爱秀 .
求实, 2005, (07) :45-47
[10]   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J].
谢高地 ;
肖玉 ;
甄霖 ;
鲁春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3)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