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遥感藏北积雪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23
作者
张佳华 [1 ]
吴杨 [2 ]
姚凤梅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实验室
[2] 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积雪; SSM/I资料; 卫星遥感; 影响因子; 藏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93~2004年SSM/I被动微波辐射仪反演的雪深资料,1996~2004年NOAA/AVHRR可见光和红外反演的积雪覆盖面积资料,1966~2003年藏北地区6个地面台站的积雪观测资料来检验卫星资料的可用性。并研究近年来藏北积雪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SM/I,NOAA/AVHRR和实际观测的积雪资料具一致性.从积雪时间变化看:季节尺度上,藏北地区秋冬季积雪迅速增加,但春季(3~5月)融雪速度不快,呈现正反馈特征;年际尺度上,藏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积雪开始减少,80年代积雪增加,90年代起到2003年积雪总体上减少,呈现出减少—增加—减少趋势.采用小波分析发现积雪振荡周期存在着一个准2~3年,准9年和13年的周期,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还有一个5年的周期.积雪空间上看,藏北地区积雪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该区每个冬春年积雪覆盖旬数超过15旬,显著高于西部少雪区,大部分积雪集中在4900~5600 m的高度左右;藏北高原积雪变动的显著区位于藏北中东部的安多和聂荣地区.利用藏北地区1966~2003年的地面温度和降水资料建立回归方程模拟年累积雪日,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74.积雪时空分布受温度、降水等因子影响明显.1998~2003年藏北积雪的减少与全球变暖有关,但降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近年来藏北积雪减少的更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13 / 10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 卫星反演积雪信息的研究进展
    吴杨
    张佳华
    徐海明
    何金海
    [J]. 气象, 2007, (06) : 3 - 10
  • [2] 利用SSM/I数据判识我国及周边地区雪盖
    李晓静
    刘玉洁
    朱小祥
    郑照军
    陈爱军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1) : 12 - 20
  • [3] 青藏铁路沿线的天灾及其预测方法探索
    汤懋苍
    张拥军
    李栋梁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5) : 1316 - 1320
  • [4] 利用MODIS和AMSR-E进行积雪制图的比较分析
    延昊
    [J]. 冰川冻土, 2005, (04) : 515 - 519
  • [5] 青藏高原雪盖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蔡学湛
    吴滨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5, (01) : 89 - 95
  • [6] 中国地区冬季积雪遥感监测方法改进
    郑照军
    刘玉洁
    张炳川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S1) : 75 - 84
  • [7] 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被动微波遥感反演
    车涛
    李新
    高峰
    [J]. 冰川冻土, 2004, (03) : 363 - 368
  • [8] 多圈层陆面过程参数化研究中遥感信息应用的进展和方向
    张佳华
    徐祥德
    延晓冬
    毛飞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6) : 749 - 759
  • [9] 1998年夏季HUBEX/GAME期间热量和水汽收支(英)
    彭京备
    宋正山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03, (02) : 245 - 251
  • [10] 欧亚冬季雪盖异常及其与ENSO循环的关系
    王静
    孙照渤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3, (01) : 38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