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梅雨长期变化对太阳活动因子的响应分析

被引:3
作者
程国生 [1 ]
苍中亚 [1 ]
杜亚军 [2 ]
朱小露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 湖南省岳阳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太阳黑子; 江淮梅雨; 交叉小波;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地球物理数据中心(NGDC)1954-2005年太阳黑子数资料,把太阳活动作为地球气候的外强迫因子,采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太阳黑子数与江淮梅雨特征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与江淮梅雨的相关性存在南北差异,北部呈现正相关而南部呈现负相关,且正负相关性在时间序列上保持不变;江淮南部梅雨量与太阳黑子数有稳定的11年共振周期及0.5~1年的相位滞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与太阳黑子数也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说明太阳活动影响地球气候可能存在太阳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江淮梅雨这样一条过程链。
引用
收藏
页码:478 / 4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 [J].
杨小波 ;
杨淑群 ;
马振峰 .
高原气象 , 2014, (02) :384-393
[2]   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雨带(区)的气候联系 [J].
俞亚勋 ;
王式功 ;
钱正安 ;
宋敏红 ;
王安宇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510-1525
[3]   近50年华北区8月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翟颖佳 ;
李耀辉 ;
施春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3) :787-797
[4]   2010年长江中游梅雨期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 [J].
王晓芳 ;
汪小康 ;
徐桂荣 .
高原气象, 2013, 32 (03) :750-761
[5]   近52年太阳活动与江淮梅雨异常关系分析 [J].
程国生 ;
杜亚军 ;
陈烨 .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4) :161-167
[6]   太阳活动对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J].
赵亮 ;
徐影 ;
王劲松 ;
丁一汇 ;
肖子牛 .
气象科技进展, 2011, (04) :37-48
[7]   太阳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 [J].
张亮 ;
王赤 ;
傅绥燕 .
空间科学学报, 2011, 31 (05) :549-566
[8]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位置变动特征及其影响 [J].
韦道明 ;
李崇银 ;
谭言科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 (03) :255-272
[9]   太阳活动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 [J].
潘静 ;
李崇银 ;
顾薇 .
气象科学, 2010, 30 (05) :574-581
[10]   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 [J].
张晓红 ;
贾天山 ;
胡雯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9, 32 (02) :3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