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假想防卫过当

被引:18
作者
黎宏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假想防卫; 防卫过当; 假想防卫过当;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2.009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假想防卫过当的场合,根据行为人对过当事实有无认识,可以区分为故意犯和过失犯。由于行为人在对假想侵害进行反击时有防卫过当的认识,因此,其责任的追究,只能在其主观认识即防卫过当的认识限度内进行,否则,有违反责任原则的嫌疑。只是在以防卫过当的规定处罚假想防卫过当时,必须注意其与通常只能作为过失犯定罪量刑而不能"减免处罚"的假想防卫之间的衡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7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对假想防卫的再认识——兼评“假想防卫过当” [J].
吴亚娥 .
安康学院学报, 2011, 23 (05) :25-27+37
[2]   论防卫过当与犯罪故意的兼容——兼从比较法的角度重构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 [J].
陈璇 .
法学, 2011, (01) :117-126
[3]   假想防卫也存在过当——从一则案例谈起 [J].
冉巨火 .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9 (05) :66-69
[4]   防卫过当罪过形式新探 [J].
聂立泽 ;
黄姗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 (03) :8-13
[5]   论假想防卫过当 [J].
刘明祥 .
法学, 1994, (10) :21-23
[6]   假想防卫过当辨析 [J].
孙立权 ;
潘晓军 ;
邢思利 .
现代法学, 1989, (03) :23-24
[7]  
日本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西田典之, 2007
[8]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07
[9]  
正当防卫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6
[10]  
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田宏杰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