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致病菌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14
作者
葛航
吴朦晨
张明洲
俞晓平
机构
[1] 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生物计量及检验检疫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等温扩增; 细菌检测; 现场检测; 在线检测; 食品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07.4 [食品的微生物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快速可靠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然而,传统培养法的检测周期过于冗长,无法适应对时间敏感度较高的现场或在线检测。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以快速和高灵敏度为主要特征的等温扩增技术及相应的检测产品,为食源性致病菌的现场或在线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文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滚环扩增、链置换扩增、切口酶信号扩增、核酸外切酶Ⅲ辅助扩增5种等温扩增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等温扩增方法在细菌活性识别、非特异性扩增、前处理效率、检测通量4个方面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并结合作者已有工作,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874 / 8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副溶血性弧菌PMA-LAMP方法的建立
    马骉
    吴莹莹
    戴明雁
    方结红
    张明洲
    [J]. 现代食品科技, 2016, 32 (07) : 205 - 213
  • [2]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研究进展[J]. 林文慧,邹秉杰,宋沁馨,周国华. 遗传. 2015(09)
  • [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张涛涛
    王兰
    龚频
    陈福欣
    [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 (02) : 238 - 241
  • [4] 基于磁分离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设计与实现[D]. 康淼.东南大学. 2015
  • [5]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Z].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7
  • [6] Sabike I I,Uemura R,Kirino Y,Mekata H,Sekiguchi S,Okabayashi T,Goto Y,Yamazaki W. Front.Microbiol . 2016
  • [7] Romero M R,Cook N. Front.Microbiol . 2018
  • [8] Zhou Y,Huang Q,Gao J,Lu J,Shen X,Fan C. Nucleic Acids Res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