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普通野生稻不同居群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6
作者
王晓玲 [1 ]
郭安平 [1 ]
彭于发 [2 ]
刘恩平 [1 ]
孔华 [1 ]
林海妹 [1 ]
贺立卡 [1 ]
机构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核糖体DNA; ITS区; 序列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转bar基因粳稻(O. sativa ssp. japonica)YOO3为外类群,采用PAUP4.0等软件,对海南7个主要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核糖体基因(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全序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ITS全长为586~589 bp,其中ITS1为193~195 bp,共有20个变异位点数,G/C含量为72.02%~74.74%;ITS2为229~231 bp,共有12个变异位点数,G/C含量为75.55%~76.08%;离栽培稻越近的类群G/C含量越高。所有材料5.8S rDNA序列完全一致,全长164 bp,G/C占97 bp,含量为59.15%。各类群间ITS序列信息较丰富,且显示ITS1比ITS2进化速度要快。利用ITS差异信息序列进行聚类分析为鉴别不同居群的普通野生稻提供了分子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78 / 4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金荞麦内转录间隔区(ITS)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吴琦
    曾子贤
    邵继荣
    陈惠
    唐宇
    [J]. 草业学报, 2007, (05) : 127 - 132
  • [2] 杨属ITS序列的分子进化特点分析
    史全良
    诸葛强
    黄敏仁
    王明庥
    [J]. 分子植物育种, 2006, (02) : 255 - 261
  • [3] 一种从干种子提取DNA用于RAPD和SSR分析的简便方法
    沙爱华
    张端品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 561 - 563
  • [4] 琼海与三亚两地普通野生稻的SSR标记分析
    陈良兵
    朱美霞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2) : 58 - 62
  • [5] 杂交稻亲本核糖体DNA的ITS序列比较
    戴小军
    黄光文
    梁满中
    陈良碧
    [J]. 生命科学研究, 2005, (02) : 163 - 167
  • [6] 中国栽培稻遗传多样性中心和起源研究
    黄燕红
    孙新立
    王象坤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2) : 125 - 129
  • [7] 原、异位保存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杨庆文
    余丽琴
    张万霞
    陈大洲
    时津霞
    任军方
    苗晗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6) : 1073 - 1079
  • [8] 论生物系统中的功能不守恒性
    张知彬
    [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04, (02) : 43 - 51
  • [9]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杨庆文
    戴陆园
    时津霞
    张万霞
    任军方
    苗晗
    [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1) : 1 - 5
  • [10] 不同产区太子参的rDNA ITS区序列的比较
    余永邦
    秦民坚
    梁之桃
    余国奠
    谭宁华
    [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3, (04)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