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泥沙流失及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评估

被引:15
作者
余进祥 [1 ]
郑博福 [2 ]
刘娅菲 [3 ]
刘成林 [2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
[2]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江西省农业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颗粒态氮; 颗粒态磷;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水土流失是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的主要方式,也是非点源污染评估的重要环节。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所带来的泥沙和吸附态氮磷等营养盐将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而影响着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科学估算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吸附态氮、磷的输出负荷,将为鄱阳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及鄱阳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2007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和2007年江西省土壤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RUSLE方程和GIS的空间统计功能,对江西省境内鄱阳湖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吸附态氮、吸附态磷的输出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基于RUSLE得到的2007年鄱阳湖五大流域输沙模数比较可信,鄱阳湖流域内泥沙、吸附态氮、吸附态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245183t、3383t和73t,其中赣江流域吸附态氮磷的年输出负荷最大,占鄱阳湖全流域的58.1%,抚河、饶河、信江、修河等分别占11.2%、7.2%、11.3%和12.2%。与流域内农业污染源总氮、总磷排放量相比较,尽管流域尺度内泥沙的输出负荷相对较大,但吸附态氮、磷的输出负荷较小,应该不是鄱阳湖水污染中总氮和总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980 / 39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基于RUSLE的环杭州湾地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敏感因子识别[J]. 李铖,李俊祥,朱飞鸽,曹璐,陈朱,吴彤,吴明,孙海菁.应用生态学报. 2009(07)
[2]   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主导因子研究 [J].
余进祥 ;
刘娅菲 ;
钟晓兰 ;
尧娟 .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21 (04) :125-128
[3]   基于GIS和土壤侵蚀方程的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保持价值评估——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J].
高江波 ;
周巧富 ;
常青 ;
李双成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1) :151-157
[4]   非点源污染模型参数数字化及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J].
郑丽波 ;
桂新安 ;
王少平 ;
俞立中 ;
杨海真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8, (05) :69-73
[5]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比较 [J].
李恒鹏 ;
金洋 ;
李燕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2) :6-9+46
[6]   青山湖流域不同地表覆盖降雨径流中氮磷流失过程研究 [J].
吴希媛 ;
张丽萍 ;
倪含斌 ;
朱晓梅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1) :56-59
[7]   鄱阳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应用及探讨 [J].
万金保 ;
闫伟伟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10-214
[8]   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J].
赵其国 ;
黄国勤 ;
钱海燕 .
土壤学报, 2007, (02) :318-326
[9]   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关系研究 [J].
景可 ;
师长兴 .
泥沙研究, 2007, (01) :17-23
[10]   江西余江县高产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变化 [J].
李忠佩 ;
张桃林 ;
陈碧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2) :32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