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流域泥沙流失及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评估

被引:15
作者
余进祥 [1 ]
郑博福 [2 ]
刘娅菲 [3 ]
刘成林 [2 ]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
[2]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江西省农业环境监测站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颗粒态氮; 颗粒态磷; 水土流失; 非点源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水土流失是吸附态氮磷输出负荷的主要方式,也是非点源污染评估的重要环节。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所带来的泥沙和吸附态氮磷等营养盐将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而影响着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科学估算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吸附态氮、磷的输出负荷,将为鄱阳湖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及鄱阳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以2007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和2007年江西省土壤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RUSLE方程和GIS的空间统计功能,对江西省境内鄱阳湖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吸附态氮、吸附态磷的输出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基于RUSLE得到的2007年鄱阳湖五大流域输沙模数比较可信,鄱阳湖流域内泥沙、吸附态氮、吸附态磷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1245183t、3383t和73t,其中赣江流域吸附态氮磷的年输出负荷最大,占鄱阳湖全流域的58.1%,抚河、饶河、信江、修河等分别占11.2%、7.2%、11.3%和12.2%。与流域内农业污染源总氮、总磷排放量相比较,尽管流域尺度内泥沙的输出负荷相对较大,但吸附态氮、磷的输出负荷较小,应该不是鄱阳湖水污染中总氮和总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980 / 398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1]  
长江上游非点源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规律[M]. 科学出版社 , 沈珍瑶等, 2008
[12]  
山江湖工程[M]. 科学出版社 , 王晓鸿等, 2006
[13]  
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评估[M]. 科学出版社 , 王晓鸿主编, 2004
[14]   GIS-based sediment assessment tool [J].
Lim, KJ ;
Sagong, M ;
Engel, BA ;
Tang, ZX ;
Choi, JD ;
Kim, KS .
CATENA, 2005, 64 (01) :61-80
[15]  
Computing the LS factor for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through array-based slope processing of digital elevation data using a C++ executable[J] . R.D. Van Remortel,R.W. Maichle,R.J. Hickey.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 2004 (9)
[16]  
Slope Angle and Slope Length Solutions for GIS[J] . Robert Hickey.Cartography . 2000 (1)
[17]   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P流失特征研究 [J].
王晓龙 ;
李辉信 ;
胡锋 ;
秦江涛 ;
张斌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5) :33-36+57
[18]   基于RS和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研究 [J].
罗志军 ;
刘耀林 ;
贾泽露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269-272+277
[19]   官厅水库周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氮、磷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J].
梁涛 ;
王红萍 ;
张秀梅 ;
袁婧薇 ;
章申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4) :483-490
[20]   RUSLE侵蚀模型的应用及进展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郑粉莉 ;
张卫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4)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