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被引:74
作者:

李有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周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钊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
来源:
关键词:
智慧校园;
教育信息化;
顶层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该文首先通过比较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等相关概念的异同,提出了智慧校园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和为学习者创新型发展提供服务的核心目标。其次,文章提出了在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应充分理解高校智慧校园内涵,立足高校的定位与优势特色,明确建设方向,并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体制机制,有序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再次,以实践与思考相结合,文章介绍了S大学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包括基于办学特色的"三个服务"智慧校园建设定位,"6A6C"顶层设计方案,总体建设框架和技术体系架构以及在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举措。高校应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双一流"高校建设,持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以“智慧北航”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6, 26 (12) : 112 - 11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 107 - 111王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
-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呼唤CIO体系[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6, (07) : 1 - 5蒋东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刘臻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金永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延边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 (01) : 35 - 39胡钦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探析[J]. 学术论坛, 2013, 36 (09) : 216 - 220张继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6]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33 (12) : 5 - 13祝智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贺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7]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04) : 12 - 17黄荣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进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胡永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俊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8]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 30 (04) : 61 - 65陈明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徐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学院
- [10] 中国高校必须强力推进特色发展——研读潘懋元先生高校特色发展理论之感悟[J]. 高等教育研究 , 2010, (08) : 35 - 41韩延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