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38
作者
戈大专 [1 ,2 ,3 ]
龙花楼 [1 ,2 ,3 ]
屠爽爽 [1 ,2 ,3 ]
张英男 [1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土地利用转型; 隐性形态; 粮食生产转型; 耦合关系;
D O I
10.13254/j.jare.2017.0066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土地利用转型包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的变化,而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重要指征,既可以反映出人类对土地的干预程度,又可以呈现出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态。本文以土地利用强度的定量测度为抓手,基于分县统计数据及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区域土地利用隐性形态的变化,探讨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1990—2010年,黄淮海地区耕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而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快速减少,且区域时空格局差异明显;(2)耕地利用强度-村庄建设用地利用强度-粮食产量耦合类型时空演化特征明显,"低-低-低"类型主要分布在环渤海湾地区,而"高-高-高"类型主要集聚于冀鲁豫交界地区;(3)土地利用转型推动粮食生产格局不断演化,二者耦合关系模式将呈现出由"拮抗"到"协调"的转化过程。综上所述,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中,科学优化土地利用转型与粮食生产的耦合关系,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9 / 3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J].
刘芳 ;
闫慧敏 ;
刘纪远 ;
肖向明 ;
秦元伟 .
地理学报, 2016, 71 (07) :1130-1143
[2]   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J].
王学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谈明洪 ;
李升发 ;
王仁靖 .
地理学报, 2016, 71 (05) :829-839
[3]   黄淮海平原农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动力机制(英文) [J].
刘永强 ;
龙花楼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 26 (05) :515-530
[4]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格局——基于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对比分析 [J].
李亚婷 ;
潘少奇 ;
苗长虹 .
地理学报, 2014, 69 (12) :1753-1766
[5]   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 [J].
杨忍 ;
刘彦随 ;
郭丽英 ;
李玉恒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2) :181-190
[6]   黄淮海典型地区村域转型发展的特征与机理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学报, 2012, 67 (06) :771-782
[7]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 [J].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2) :131-138
[8]   中国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 [J].
龙花楼 ;
李婷婷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201-210
[9]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J].
龙花楼 ;
李裕瑞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203-1213
[10]   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结构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英文)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田玉军 ;
谈明洪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5) :5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