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上寒武统—下奥陶统白云岩储层中两类白云石充填物:特征与成因

被引:18
作者
张军涛 [1 ]
胡文瑄 [1 ]
钱一雄 [2 ]
王小林 [1 ]
朱井泉 [3 ]
张洪安 [2 ]
苏娟 [2 ]
吴仕强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西北分公司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鞍状白云石; 菱形白云石; 上寒武统—下奥陶统; 中央隆起区; 塔里木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8.06.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中的白云石充填物从形态上可分为菱形和鞍状两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岩石学特征,菱形白云石内部结构简单均一,而鞍状白云石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由内核、环带和外缘三部分组成。地球化学组成分析表明,菱形白云石可能形成于成岩作用的早期,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改造的海水,其沉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期仅少量受到富铁流体的改造。而鞍状白云石的形成则可能与断裂诱发的深部热流体活动密切相关,其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热液在运移过程中对围岩白云石的溶解,鞍状白云石内部复杂的结构可能反映了断裂的幕式活动。因此,两类白云石充填物反映了不同的成岩流体环境,特别是鞍状白云石很可能是热液溶蚀作用发生的重要标志。在白云岩储层研究中,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详细分析充填物的产状、充填作用发生的时间和机制,对于研究分析白云岩储层形成机制和储层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57 / 9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J].
曹剑 ;
胡文 ;
姚素平 ;
张义杰 ;
王绪龙 ;
张越迁 ;
黄志赳 .
沉积学报, 2007, (05) :722-729
[2]   塔里木盆地深部流体改造型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J].
吕修祥 ;
解启来 ;
杨宁 ;
李建交 .
科学通报, 2007, (S1) :142-148
[3]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白云岩储层油气勘探前景 [J].
郑和荣 ;
吴茂炳 ;
邬兴威 ;
张涛 ;
刘春燕 .
石油学报, 2007, (02) :1-8
[4]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J].
何莹 ;
鲍志东 ;
沈安江 ;
申银民 ;
李明和 .
沉积学报, 2006, (06) :806-818
[5]   塔中地区西北部奥陶系白云岩(化)成因分析 [J].
钱一雄 ;
尤东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6, (02) :146-150
[6]   塔里木盆地热液活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储层影响 [J].
金之钧 ;
朱东亚 ;
胡文瑄 ;
张学丰 ;
王毅 ;
闫相宾 .
地质学报, 2006, (02) :245-253+314
[7]   塔里木盆地塔中45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深部流体改造作用 [J].
王嗣敏 ;
金之钧 ;
解启来 .
地质论评, 2004, (05) :543-547
[8]   和田古隆起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J].
库丽曼 ;
刘树根 ;
徐国强 ;
李国蓉 .
天然气工业, 2004, (06) :25-29+4
[9]   柯坪断隆古生代的构造属性及其演化特征 [J].
张臣 ;
郑多明 ;
李江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14-318
[10]   塔里木多旋回盆地与复式油气系统 [J].
何治亮 ;
毛洪斌 ;
周晓芬 ;
龚铭 ;
佘小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3) :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