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被引:37
作者:

曹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姚素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张义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王绪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张越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黄志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机构:
[1]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来源:
关键词:
碳、氧、锶同位素;
方解石脉;
储层成岩;
油气运移;
准噶尔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7.05.017
中图分类号:
P597 [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准噶尔盆地当前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西北缘和腹部地区,油气主要源于深部石炭系—二叠系。通过对其中的典型水岩反应产物,即裂隙方解石脉进行碳、氧、锶同位素组成分析,尝试讨论了油源流体运移的基本特征。实验结果表明,25件方解石脉样品的δ13CPDB位于-21.5‰~5.2‰之间,δ18OPDB(δ18OSMOW)在-8.1‰~-22.3‰(22.6‰~6.9‰)之间;20个87Sr/86Sr比值分布在0.703896~0.706423之间。据此,结合样品地质产状和区域地质背景,提出本区含油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伴随着深部热流体的影响,它们在流经石炭—二叠系时,对火山岩层的溶蚀使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产物,即方解石脉的同位素组成反映出火山岩地层的地球化学标记。该认识表明,在今后的区域储层成岩演化和油气运移研究工作中,应充分考虑这类深部热流体作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22 / 7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J].
曹剑
;
胡文瑄
;
张义杰
;
姚素平
;
王绪龙
;
张越迁
;
唐勇
.
沉积学报,
2006, (03)
:399-406

曹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胡文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张义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姚素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王绪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张越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唐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大港滩海区沙一段下部方解石脉的地球化学与包裹体特征——以港深 67井为例
[J].
刘立
;
孙晓明
;
董福湘
;
马锋
;
马艳萍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4, (01)
:49-54

刘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孙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董福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马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马艳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J].
史基安
;
王金鹏
;
毛明陆
;
王琪
;
郭正权
;
郭雪莲
;
卢龙飞
.
沉积学报,
2003, (03)
:373-380

史基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王金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毛明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王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郭正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郭雪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卢龙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4]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胡宗全
;
朱筱敏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16-19+8

胡宗全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朱筱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5]
渤海湾油气区火成岩外变质带储集层中碳酸盐胶结物成因研究及意义
[J].
王大锐
;
张映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40-42+109

王大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NPC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映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CNPC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进展
[J].
黄思静
;
石和
;
刘洁
;
沈立成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2)
:194-200

黄思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所

石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所

刘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所

沈立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所
[7]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
[J].
刘传联
.
沉积学报,
1998, (03)
:109-114

刘传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8]
准噶尔盆地热历史
[J].
潘长春
;
周中毅
;
范善发
;
解启来
;
王绪龙
;
王屿涛
.
地球化学,
1997, (06)
:1-7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善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绪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王屿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
[9]
流体包裹体在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J].
潘长春
;
周中毅
.
石油实验地质,
1990, (04)
:412-420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The Permian hybrid petroleum system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China
[J].
Cao, J
;
Zhang, YJ
;
Hu, WX
;
Yao, SP
;
Wang, XL
;
Zhang, YQ
;
Tang, Y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5, 22 (03)
:331-349

Cao, 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Zhang, YJ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Hu, WX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Yao, SP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Wang, XL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Zhang, YQ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

Tang, Y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Nanjing Univ, Dept Earth Sci, State Key Lab Mineral Deposits Res, Nanjing 210093, Jiangsu, Peoples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