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中的灰岩脉和角砾灰岩体及其成因

被引:17
作者
彭阳 [1 ]
李岩 [2 ]
胡贵昂 [3 ]
陆刚 [3 ]
乔秀夫 [4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3]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灰岩脉; 角砾灰岩体; 同沉积断层; 上泥盆统; 广西桂林;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6.003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广西桂林庙头上泥盆统融县组台地边缘相具鸟眼或溶孔砂屑生屑藻粘结灰岩中发育了大量灰岩脉,灰岩脉呈岩墙状近直立地切过围岩,露头上可见连续垂直延伸长度达十余米,脉内仍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灰岩组分,仅比围岩稍晚或同时代的:角砾状退白云石化藻粘结灰岩、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快速堆积,角砾多数来自围岩)、细鲕粒颗粒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藻砂屑腹足泥粒灰岩(正常沉积或液化变形软沉积流,均高于围岩层位)及大量栉壳状方解石脉(张性环境)等,灰岩脉内可见软沉积物变形痕迹及液化脉(地震液化),晚期灰岩脉可穿插早期灰岩脉;在其西侧同层位共生有一套楔状(地裂缝)、不规则状角砾灰岩体,角砾棱角状,大小不等,成分是灰色中厚层角砾状藻粘结灰岩、含钙球砂屑粒泥灰岩等。笔者等注意到灰岩脉均出露在北东向正断层的下盘(东侧),而角砾灰岩体则均出露在该断层的上盘(西侧),事实上,灰岩脉及角砾灰岩体分布走向与北东向断层走向一致,角砾灰岩体中的角砾成分显示其来自较灰岩脉围岩稍高层位,与灰岩脉内充填岩性相近,因此,是该断层控制了当时的沉积,此断层是晚泥盆世台地边缘同沉积正断层;灰岩脉是与断层伴生的张性裂隙被围岩角砾或稍晚时段的沉积物充填;角砾灰岩体是同沉积正断层形成的断层崖崩落角砾岩,指示一个消失殆尽的晚泥盆世碳酸盐岩同沉积正断层陡崖,因而,桂林台地,至少西段台地边缘,是与右江各孤立台地边缘一样——在地质图上应标示为同沉积正断层边界。其构造意义是:庙头地区的灰岩脉、角砾灰岩体及同沉积断层是桂林台地对晚泥盆世构造伸展作用的响应,从而说明广西晚古生代的板块拉张,不是从二叠纪才开始的,而是至少从晚泥盆世就开始了;晚古生代至早三叠世持续的孤立台地与深水盆地相间的古地理格局,是在晚泥盆世就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2+867 +8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广西丹池盆地晚古生代震积岩及其构造意义 [J].
黄宏伟 ;
杜远生 ;
黄志强 ;
陈海 .
地质论评, 2007, (05) :592-599+723
[2]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 [J].
彭阳 ;
胡贵昂 ;
陆刚 ;
章雨旭 ;
乔秀夫 .
地质论评, 2004, (06) :613-619+671
[3]   桂西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 [J].
邝国敦 ;
吴浩若 .
地质科学, 2002, (02) :152-164
[4]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J].
乔秀夫 ;
彭阳 ;
高林志 .
地质通报, 2002, (02) :102-104
[5]   桂西晚古生代深水沉积研究的新进展 [J].
邝国敦 .
南方自然资源, 2001, (03) :1-6
[6]   广西水下沉积岩脉群特征及形成机理 [J].
张继淹 .
中国区域地质, 1995, (04) :30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