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相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富大铀矿形成的制约

被引:29
作者
邱爱金
郭令智
郑大瑜
舒良树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富大铀矿; 中、新生代; 江西相山;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9.04.009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 ,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式 :成矿前的走滑剪切 ;成矿期的伸展拉张 ;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构造背景。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机制 [J].
孙德有,许文良,周燕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 1994, (03) :162-164
[2]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3]   一个中生代的拉分盆地——宁芜盆地的形成及演化 [J].
姜波 ;
徐嘉炜 .
地质科学, 1989, (04) :314-322
[4]   赣杭构造带及其地质意义 [J].
邓家瑞 ;
张志平 .
铀矿地质, 1989, (01) :15-21
[5]   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的左行平移断裂作用 [J].
徐嘉炜 ;
崔可锐 ;
刘庆 ;
童蔚欣 ;
朱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2) :51-64
[6]   安徽南部构造格局的演化 [J].
陆镜元 .
地质学报, 1984, (04) :293-303+359
[7]   华南断决运动-陆相红层发育期与区域铀矿化 [J].
陈祖伊 ;
张邻素 ;
陈树崑 ;
郭葆墀 ;
陈伟鹤 ;
王正邦 .
地质学报, 1983, (03) :294-303
[8]   中国东南部侏罗——白垩纪板块构造活动与相关的岩浆活动 [J].
翁世劼 ;
黄海 .
地质学报, 1983, (02) :119-127
[9]   相山矿田热液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演化 [J].
张学权 ;
季树藩 ;
王思龙 ;
仇本良 ;
朱有根 .
放射性地质, 1982, (05) :412-416
[10]   论伸展构造 [J].
马杏垣 .
地球科学, 1982, (03)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