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菌对病原性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粘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表皮粘液的影响

被引:4
作者
郭国军 [1 ,2 ]
鄢庆枇 [1 ]
邹文政 [1 ]
周仁孙 [1 ]
陈昌生 [1 ]
陈强 [3 ]
机构
[1]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2]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3]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大黄鱼; 溶藻弧菌; 拮抗菌; 表皮粘液; 粘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43 [各种鱼的病害、敌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病原性溶藻弧菌和9株拮抗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动力学。结果表明,10株细菌的粘附作用都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特征;R4、R13和R32等3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高于溶藻弧菌;9株拮抗菌的分离常数都高于溶藻弧菌;R32的亲和指数大于溶藻弧菌,其余8株拮抗菌的亲和指数都小于溶藻弧菌。测定了9株拮抗菌对病原性溶藻弧菌粘附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竞争、排斥和置换作用,结果显示:9株拮抗菌在竞争条件下都能极显著减少溶藻弧菌对表皮粘液粘附(P<0.01);在粘附排斥方面,R4、R13、J26、J28、J312、Y59等6株拮抗菌能显著排斥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作用(P<0.05);在粘附置换方面,J26、J28等2株拮抗菌能极显著(P<0.01)降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量。研究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9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对大黄鱼表皮粘液的粘附作用,其中竞争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次之,置换作用的效果最差;拮抗菌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菌株的粘附动力学参数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38 / 7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1]  
The use of probiotics in aquaculture[J] . F.J Gatesoupe.Aquaculture . 1999 (1)
[12]  
Measurement of bacterial adhesion—in vitro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methods J .2 Vesterlunda S,Paltta J,Karp M. et al. Microbiol. Methods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