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集体抗争与行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2
作者
张孝廷
机构
[1]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关键词
环境污染; 集体抗争; 行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1.4 [治安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603 ; 0838 ;
摘要
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引发的集体抗争事件说明,任何一种抗争事件的发生不仅包含内在机理:道义先占、利益影响、行动联盟和政治机会结构,还包括行动机制:触发机制、动员机制、扩散机制和回应机制。抗争事件将政府卷入其中,考验政府预防和化解此类事件的能力。政府可以从事件发生的基础性机理和情境性机制的不同环节入手,建构一套治理集体抗争事件的完整有效的框架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及学理沉思 [J].
张明军 ;
陈朋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2, (01) :140-146
[2]   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因及解决路径 [J].
曲建平 ;
应培国 .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1, (05) :24-28
[4]   群体性事件之政府答卷 [J].
杨敏 .
决策, 2009, (01) :26-27
[5]   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 [J].
张玉林 .
探索与争鸣, 2006, (05) :26-28
[6]   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 努力打造“绿色浙江”——在浙江生态省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J].
习近平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04) :193-195
[7]  
抗争政治[M]. 译林出版社 , (美) 蒂利 (Tilly, 2010
[8]  
The Conditions of Protest Behavior in American Cities *[J] . Peter K. Eisinger.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73 (1)
[9]  
全国生态示范区连发污染事件浙江德清县被摘帽 .2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108/t2011081865480701.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