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格点数据的交叉检验误差分析

被引:28
作者
熊秋芬 [1 ]
黄玫 [2 ]
熊敏诠 [3 ]
胡江林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降水; 空间插值; 交叉检验; 误差统计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13 [湿度、降水和蒸发观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6-2008年2 40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雨量计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与网格点最近的观测站有、无降水确定该网格点有、无降水和Barnes插值方案确定网格点降水大小的混合插值方案,得到全国空间分辨率为0.1°×0.1°(约10km×10km)的逐日降水量格点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交叉检验方法统计格点数据的误差,从相关系数、平均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复合相对误差、观测均方根、插值均方根、相对方差比率和降水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等方面研究了在该混合插值方案下得到的我国逐日降水格点数据的误差分布,分析了误差统计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交叉检验的统计结果表明:(1)观测站逐日降水量的估计序列(即在不使用该观测站实际观测情况下由周围观测站插值得到网格数据,再由网格数据反插观测站估计值)与实际观测序列比较,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1,平均偏差为-0.02mm.d-1,平均绝对误差为1.3mm.d-1,平均相对误差为58.67%,均方根误差为4.5mm.d-1,复合相对误差为41.17%,相对方差比率为93.12%,即格点化的降水资料具有较高的精度。(2)观测站逐日降水量的估计序列与实际观测序列的概率密度分布比较接近,插值误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3)逐日降水格点误差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从我国西北向东南逐步增大;而平均相对误差的分布特点是东部特别是东部平原小、西部相对大;相关系数的分布特点是东部高、西部相对低。(4)误差统计量的逐月变化规律是: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明显表现为随月降水总量的增减而相应增减,一般是7月达最大,12月为全年最小值;而相关系数的大小与降水性质有关,一般大尺度系统性降水多时(11月)相关系数偏高,局地对流性降水偏多时(8月)相关系数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615 / 162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青藏高原东北部MODIS地表温度重建及其与气温对比分析 [J].
柯灵红 ;
王正兴 ;
宋春桥 ;
卢振权 .
高原气象, 2011, 30 (02) :277-287
[2]   GRAPESMeso模式的降水格点检验和站点检验分析 [J].
熊秋芬 .
气象, 2011, 37 (02) :185-193
[3]   Spatial Interpolation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China:1951-2005 [J].
李维京 ;
ChangHoi HO ;
钱维宏 .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2010, 27 (06) :1221-1232
[4]   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J].
任雨 ;
张雪芹 ;
彭莉莉 .
高原气象, 2010, 29 (03) :572-578
[5]   我国逐日降水量格点化方法 [J].
沈艳 ;
冯明农 ;
张洪政 ;
高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03) :279-286
[6]   基于ANUSPLIN软件的逐日气象要素插值方法应用与评估 [J].
钱永兰 ;
吕厚荃 ;
张艳红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2) :7-15
[7]   BP神经网络在多普勒雷达降水量的估测中的应用 [J].
邵月红 ;
张万昌 ;
刘永和 ;
孙成武 ;
傅成玉 .
高原气象 , 2009, (04) :846-853
[8]   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降雨估算试验 [J].
马学谦 ;
董万胜 ;
楚荣忠 ;
韦志刚 .
高原气象, 2008, (02) :382-391
[9]   长江流域0.1°网格逐日降水数据集及其精度 [J].
胡江林 ;
张人禾 ;
牛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1) :136-149
[10]   我国东部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及其概率特征 [J].
蔡敏 ;
丁裕国 ;
江志红 .
高原气象, 2007, (02) :309-318